走上神坛的白起顶峰相见二
上文我们说到战神白起的出身,由杀戮成名成官。本文我们将会说道白起人生的上坡路,以及他是怎么一步步受封武安君的。
成名之战——伊阙之战
周郝王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前年,魏襄王和韩襄王同年薨,韩国和魏国的局势动荡不安。两年后,秦昭王趁虚派兵攻打韩国,夺取韩国的武始、新城两座城池。
韩国向魏国求援,因为秦国是韩魏共同的敌人,所以就加入了战争,韩魏两国举倾国之力对秦国进行了反攻,后来东周也加入了韩魏对抗秦国的战争当中。
伊阙地势险要,是秦国出中原的必经之地,因为两座山相望,伊水从中间流过向北流,所以就称之为伊阙。
因为韩魏两军并未真正的结盟,两军主帅貌合神离,发兵互相推诿,各自保存实力,两方都不愿意首先跟秦军交战,这便让白起找到了bug,决定采取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略,实践证明也非常有效果。
白起首先让少数人堆着无数的旌旗和飘带在阵前,迷惑敌人,让敌人认为这是秦军的主力军,牵制住韩国军队。
此时,白起带着主力军队绕到魏军的后方,趁魏不备,打的魏军一个措手不及,魏军被迫在伊阙山的狭隘地区仓促应战,来不及统一调度队形,迅速惨败。
韩军得知盟友魏军被击溃之后,军心不稳,主帅也控制不住局面,这时韩军侧翼已经完全展露在了强大的秦军面前,秦军左右夹击,未等韩军反应,便溃败无疑。
秦军乘胜追击,把韩军杀得尸横遍野,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占领了伊阙以及五座城池,秦军大获全胜。
白起也凭借着伊阙之战打响了名声,从左庶长升至大良造。
名震天下,受封武安——鄢郢之战
话说那是公元前年,楚国有一位擅长射中大雁的人,楚襄王听闻后,就叫他来询问。这个人回答说:“我喜好射小燕、小鸟,这是小箭的作用,凭借着楚国广袤的土地,凭借着大王的贤明,射中的不止这些。秦国是只大鸟,背靠大陆,面向东方,正对着韩魏,妄想独吞中原,它的位置又有利,地势有利,展翅翱翔,方圆三千里,可见秦国不可能单独一夜间射的了。”
这人的话激怒了楚襄王,于是楚王联合齐国韩国一起讨伐秦国,借机图谋周朝。
公元前年,秦昭王派遣白起大举进攻楚国。
白起率军沿汉江东下,还命令秦国军队在过河之后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后路,来表明决一死战的信心。而楚军因为在本土作战无后顾之忧,将士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没有如狼似虎的斗志,便节节败退,无法阻挡秦军的猛烈进攻。
到了军事重镇鄢城,因为距离楚国国都非常近,楚军便负隅顽抗,秦军遭到了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屡攻不克,于是白起便想到了一个办法。
利用夷水从楚西山长谷出而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坝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水入城为深渊,城中百姓淹死数十万。可悲可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国家之间的战争,百姓也难逃此厄运。
自此白起带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楚襄王兵败之后,被迫迁都至陈以此自保。
因为白起的赫赫战功,受封于武安,后世皆称他为“武安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jji/1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