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关帝庙旧物

南山大普宁寺现在只留下遍布世界的《普宁藏》、十几尊摩崖石刻以及遍布南山的各种遗迹,所有殿宇连遗迹都还无从找寻。或许是古刹的机缘又来到,国家的水利工程需要要把原瓶窑合法的宗教场所——龙光寺拆迁,在选择安置地时想到了南山这篇具有很浓佛教氛围的所在。

龙光寺原位于瓶窑上窑街,是几位几位老人家借一座百年的关帝庙为基础,借原来也在瓶窑镇的龙光寺的寺额到有关部门审批获得批准,经过多年的辛苦经营到了现在的规模。所以许多瓶窑老街上的人只知道有关帝庙,而龙光寺少有人称呼。过去的瓶窑关帝庙庙会在余杭县十分有名气,在余杭县志中有记载。

关圣帝君,即在中国道教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的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五虎上将之首,字云长,美须髯,武勇绝伦,与刘备、张飞结义于桃园,即所谓桃园三结义。平定西蜀,督师荆州,曾经大破曹军,他的忠义大节,永垂青史。民间宗教信仰自汉朝以来,渐渐融合儒、释、道三教而为一的民间信仰。然而民间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数可分出其所属的系统,如妈祖属于道教,孔子属于儒教,观音属于佛教,神明的界限相当清楚。但是,关帝圣君乃儒、释、道三教均尊其为神灵者(很多商贾都会去洛阳的关帝阁专门请关公),在儒家中称为关圣帝君,另有文衡帝君之尊称,佛教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并传说他曾显圣玉泉山,皈依佛门。因此,尊他为护法伽蓝神、盖天古佛,於道家中,由于历代封号不同,有协天大帝、翔汉天神、武圣帝君、关帝爷、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山西夫子、帝君爷、关壮缪、文衡圣帝、崇富兵君等,民间则俗称恩主公。

不管关羽后世拥有再多的称号,“寿亭侯”是关羽在世时当时汉朝的皇帝封敕(当年,关羽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便奏请献帝,封了关羽为“汉寿亭侯”),也是最能代表关羽地位和忠于汉室的人格特征。所以,过去遍布全国的关帝庙常会用“汉寿亭侯”作为关帝这尊神的印。

近日一个朋友拿出一枚木印让我观看,看到图片时我眼前一亮,忽然觉得这就是应该我们收藏的。因为木印的印文是“汉寿亭侯”,带原配的黄铜印盒。在我看来,承载信仰的寺庙等处就是要有传承有序的古物,这些古物链接着人和神、古和今……能在关帝殿不得不迁移的日子前后得到这方百年前的关帝庙旧物是冥冥中神灵的护佑和显现。

附关帝资料:

1、关圣帝君,即在中国道教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的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五虎上将之首,字云长,美须髯,武勇绝伦,与刘备、张飞结义于桃园,即所谓桃园三结义。平定西蜀,督师荆州,曾经大破曹军,他的忠义大节,永垂青史。

  民间宗教信仰自汉朝以来,渐渐融合儒、释、道三教而为一的民间信仰。然而民间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数可分出其所属的系统,如妈祖属于道教,孔子属于儒教,观音属于佛教,神明的界限相当清楚。但是,关帝圣君乃儒、释、道三教均尊其为神灵者(很多商贾都会去洛阳的关帝阁专门请关公),在儒家中称为关圣帝君,另有文衡帝君之尊称,佛教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并传说他曾显圣玉泉山,皈依佛门。因此,尊他为护法伽蓝神、盖天古佛,於道家中,由于历代封号不同,有协天大帝、翔汉天神、武圣帝君、关帝爷、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山西夫子、帝君爷、关壮缪、文衡圣帝、崇富兵君等,民间则俗称恩主公。

  关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称为神,更被历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圣」。汉后主(年)追谥关公为「壮缪侯」;北宋徽宗崇宁元年(年)追封关公为「忠惠公」;徽宗崇宁三年(年)进封关公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年)复封关公为「武安王」;宣和五年(年)再封关公为「义勇武安王」;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年)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文宗天历元年(年)封关公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关公,并於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关公庙;明宪宗敕令重建关公庙;明神宗万历十年(年)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後敕赐解州关帝庙为「英烈庙」;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加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又敕令京都正阳关帝庙为关公金身加衣饰,任陆秀夫、张世杰为关公左右丞相,岳飞为元帅,尉迟恭为伽蓝,封关公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关公长子关平为竭忠王,次子关兴为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清世祖顺治元年(年)封关公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雍正元年,加封「灵佑」;清康熙时封「伏魔大帝」;年康熙亲临关公故乡解州拜灵题匾;清乾隆五十三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清世宗雍正三年(年)追封关公曾祖父为「光昭公」,祖父为「裕昌公」,父亲为「成忠公」。清仁宗嘉庆十八年(年)前后、清高宗、清宣宗、清文宗多有加封题字匾,道光八年,加封「威显」二字,咸丰年间,再加封「精诚」二字,旋又加上「绥靖」二字,亚御书「万世人极」匾额,同治加封「翊赞」二字,光绪加封「宣德」二字。直至清德宗光绪五年(年),关公全部长达26字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并勒全国府县建庙,春秋虔诚致祭。

  关公因德乃刚乃正乃忠乃义,由将而侯而王而帝圣。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数千年来以武圣人之尊与文圣孔子齐名,倍受海内外炎黄子孙顶礼膜拜。

  “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财神。因为商人认为有三,一是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非常详明清楚,后世商人公认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二因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三因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关公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成功。这种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对其顶礼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会、青红帮特别敬祀关帝,且江湖上结义弟兄,亦必于关帝前顶礼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义。

  当代,关公在台湾还有一个封号——玄灵高上帝。此是清以来,百姓受颠沛流离之苦和内忧外患之辱,更祈求于忠勇信义的关公保护。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惨遭清兵和外国侵略军的屠杀时,曾抬出关公的神像聚集民众以抗外辱。民众在遇天灾、人祸、疾病、争执时,则向关帝求雨、求药,求他驱灾阵魔、求他正直决断,皇室求关公保国安民,地方求关公除暴安良。近世自于内忧外患,一些民众在逃往台湾时,将关公这一信仰也带到了台湾,并流传了下来。当代商贾兴盛,关帝又被尊为武财神,保护工商业的兴隆。台湾道教组织于年5月在台北泰山乡加封关公为第十八代上帝,号为“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玄灵高上帝”之号标志着关公信仰在台湾道教中的升级。关公的忠义勇武仁信等品质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民众的社会愿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来得到了世人的拥戴,被历代加封,宋代封为“显灵王”,宋徽宗时封为“义勇武安王”。明神宗时将其神位晋级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顺治皇帝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

2、汉族崇拜的万能神、武圣人关帝(关羽),是中华民族众多神明中惟一受到懦、佛、道共同供奉的神。在佛教中,不但汉地显宗佛教将关羽请去做了护卫寺庙的伽蓝神,而且藏传佛教也将关羽接纳为密宗护法神,这也是汉藏民族信仰的某种融合。藏传佛教的关帝信仰自然是受到汉地的影响,北京最著名的喇嘛庙雍和宫内即建有内即建有专门供奉关羽(关平、周仓随侍)的护法神殿,而藏区也有一些著名的关帝庙。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大夏河的北岸是著名的藏庙拉卜楞寺;南岸则坐落着拉卜楞关帝庙。一百年前,一此山西商人来到拉卜楞做生意,这里民风纯朴,藏汉群众诚帝热情,山西藏自治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于是,藏汉两族群众共同捐资,在夏河边上建起了一座关帝财神庙。经过二十多年的扩建,关帝庙已有相当规模,香火十分旺盛。但是,此庙在“文革”中被毁。年,藏汉群众重修关帝庙,拉卜楞寺的活佛、喇嘛捐赠了大量钱物,两年后宏伟壮观的关帝庙建成,开光盛典时有六万多藏汉群众参加,为关帝敬献哈达。拉卜楞关帝庙的正殿正中供奉关帝,右侧供奉藏族崇拜的山神阿尼念钦和十世班禅大师的大幅照片,左侧供奉着二朗神像,殿中还有唐卡佛像。左偏殿供火神、土地、药王等,右偏殿供三霄娘娘。汉藏神明供奉一堂,这是汉地关帝庙绝对没有的。藏族群众称关帝为“南色”,即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而北方天王是财神。这与世地汉族信仰有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汉族最初多是商人,早年来往于夏河、临夏间,后定居此地,他们将关帝当作财神来供奉,于是藏族群众也将关帝看作与藏密财神相同,只是汉族众称关公,藏族群众称南色。关帝像前有许多藏族群众敬献的洁白、金色的哈达。此庙香火旺盛,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香案前备有签筒,常有藏汉信徒抽签问卜。西藏地区的关帝信仰是18世纪上半叶从内地传入的。清初,朝廷派大军进藏平定了准噶尔(尼泊尔部落)叛乱后,留驻在藏地。驻藏清军官兵集资在日喀则建起了关帝庙。到了乾隆年间,廓尔喀部侵入后藏,清廷派大将军福康安率大军进藏,迅速平定了战乱。战斗中,出现了许多护佑清军的奇异现象,将士们认为是关圣大帝显灵保佑,于是重修了日喀则关帝庙,福康安还的拉萨达拉宫西南数里的巴玛热山(又称磨盘山)顶上建起了关帝庙,清军同时的江孜、定日、工布江达建起了关帝庙。寻域高原的这五座关帝庙是汉地建筑风格,有三重殿堂,大殿内供奉关羽和关平、周仓,大殿两侧建有配殿。建庙初期,进香朝拜的都是驻藏清兵,以后藏族群众到关帝庙朝拜祷告的越来越多,后来关帝签上的汉文也换成了藏文,关帝庙也交由喇嘛看管。西藏人民崇拜古代传奇英雄格萨尔,其经历与关羽南征北战、威震华夏有些相似,于是许多藏民把关公看人是藏族的英雄格萨尔,后来还把关公与格萨尔同塑一殿(如拉萨磨盘山关帝庙),称关帝庙为“格萨拉康”,藏汉两民族的信仰文化神奇地融合在了一起。拉萨关帝庙大殿内壁塑有千尊小佛,气势宏大,十分壮观。庙前还有虔诚的藏民摆放的玛尼堆和五彩经幡。由于一些藏传佛教大师的推崇,关帝正式成为藏密护法神。清代前期、中期,藏传佛教大师三世章嘉国师、三世土观活佛、阿嘉活佛等人纷纷撰写祭祀关帝的仪轨,将关帝正式接纳为藏密护法神。这些喇嘛教颂袖、佛学界名流皆受过清政府的册封、重用,常年在内地活动,对关帝的影响深有感触,故对关帝加以认同和改造,使之藏传佛教化,而成为藏密中的一位神灵。土观活佛定的很有影响的《三界伏魔大帝云长之历史和祈供法·激励事业雨流之雷声》最具代表性。此文分为两大部分:关公(关云长)的历史和祈供法。第一部分记述的关公历史内容与历史人物关公有很大出入,有很多是土观活佛在内地听到的关公传说故事,其中也关羽死后其鬼魂皈依佛门智者大师,应诺佛佛教护法神,将自己的身像塑于寺庙之中,护卫佛法与僧众的情节。第二部分,土观活佛详细论证了关公与藏传佛教的渊源,最后认定关公就是密宗护法神之化身。土观活佛认为关公与密宗“卫则姐妹护法”(即密宗本尊马头明王眷属中的“红面狱主”,又称“大红司命主”)是同一心识,即关公是姐妹护法神的化身,并从他们的来历、外形进行分析联系。文中还引用了章嘉活佛在梦中见到关公的经历,梦中关公对章嘉活佛说:不但汉地供奉我,给我布施食物者在西藏地也不少,特别是后藏一位老年高僧一再供我饮食。土观活佛认为后藏供给关公饮食者是班禅大师,因历世班禅皆依“卫则姐妹”为护法神。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在其所作《王子义成证道记》中说,曾得到一红脸者之帮助,并应诺要做护法神。土观活佛以此推断出红脸大汉——关公——卫则姐妹护法神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此认定关公是密宗护法神之化身。文中还举出了一些其他证据。土观活佛所作仪轨文中还有详细的祭祀内容。分为前行(准备阶段)、请神、献供品、赞颂和托付事业、送神和结尾部分。土观活佛等人的仪轨文将关公与藏传佛教、藏区紧密联系起来,使关公成为不仅在汉地显灵,而且在藏区也做过不少事业的护法神,使之名正言顺地进入了藏传佛教,并产生了广泛影响。这就在藏传佛教众多的护法神中,给关公找到一席之地,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上树立起关帝的崇高地位。









































白癜风最先进治疗方法
曾任全国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bk/78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