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十二岁拜相,是真的吗他当的是宰相丞
秦国时期12岁拜相的甘罗,一直被后人视为神童,可你知道甘罗拜相,拜的是宰相、丞相、相国中的哪一个吗?
首先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甘罗会12岁拜相?甘罗12岁拜相,主要是因为他为秦国取得了十几座城池。最开始的时候吕不韦想要攻打赵国,扩大他自己的封地,于是他去联合了燕国,燕王将太子丹派到了秦国做人质。而为了表达诚意,秦国也应该派遣一个人到燕国去任职,于是吕不韦就选择了张唐去往燕国,可是因为张唐之前得罪过赵国,赵王曾经说如果谁抓到了张唐,就赏他方圆百里的土地,因此张唐心中畏惧赵国,而赵国是去燕国的路必经之路,于是张堂就不愿意去。
这件事让相邦吕不韦十分的烦恼,当甘罗向吕不韦毛遂自荐,说他有办让张唐去燕国时,吕不韦对这个毛头小子并不相信,但在甘罗的再三保证下,吕不韦最终选择了让甘罗试一试。
当甘罗见到张唐后,向张唐讲述了武安君白起因为不愿意攻打赵国,被范雎在咸阳城外绞死的故事,让张彤瞬间明白了,他如果坚持不去燕国存在的问题,最终张堂同意出使燕国。
范雎画像而这使得甘罗得到到了吕不韦的进一步赏识,同时为他接下来出使赵国奠定了基础。他对吕不韦说,他要先去赵国帮张唐打通关系,避免张唐在赵国的时候被赵王抓住杀害,吕不韦听完后便同意了,并向秦始皇极力推荐甘罗出使赵国。
甘罗如愿得以出使赵国,可刚到赵国甘罗就背叛了盟友燕国,与赵国合谋攻打燕国。秦国答应送回燕太子丹并且不会出兵帮助燕国,而赵国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攻城以后需要将一部分城池贡献给秦国。于是后来赵国进攻燕国夺得30座城,给了秦国,11座城池,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这11座城池。而甘罗也平静,这份功劳得到了始皇的赏识,被封为最年轻的上卿。
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为什么甘罗12岁能够施展他的抱负,劝诫张唐去燕国、联合赵国攻打秦国?如果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怎么会能够见到吕不韦?怎么会有这样的勇气胆量呢?甚至如果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他即使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也不一定会被任命为上卿。
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甘罗的祖父甘茂,他本身就是秦国中期的名将,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也就是相国吕不韦的帮手,甘罗在秦国本就是名门之后,其次甘罗本身是吕不韦府中的“少庶子”,也就是年轻的家臣,他本身就得到了吕不韦的信任。
剧照吕不韦而最后我们再回到开头那个问题,甘罗12岁拜“相”,拜的这个“相”,到底是丞相、宰相、相国中的哪一个?《史记》中记载的是“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甘罗从赵国回到秦国后,秦王封甘罗作为上卿,又把最开始他的祖父甘茂的土地和宅子赏赐给了他。
所以甘罗实际上被封的是上卿,而不是“相”,但人们为何要说甘罗是12岁拜相呢?因为在秦国时期,“相”这个官职的作用和上卿是相似的。首先在丞相、宰相、相国这三个里面,有两个是具体的官职,有一个是据是一种称谓而不是官职。
如最开始商代的伊尹、周代的周公都是太宰,是辅佐国家君王、深受国家君王信任的人,这里的太宰就是称作宰相,而后来到了汉代时,丞相也可以称作宰相,这里的宰相仍然是一个人。可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时期,宰相就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称谓了。通常认为能够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算是宰相
而相国又称作相邦,是春秋战国时就有了的官职,在秦朝时期秦武王,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帮助相国管理国家政务,从这里可以知道相国的地位是高于丞相的。
汉相国印而丞相这一职位主要是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制定三公九卿制时才普遍出现的,到了后来汉朝时期汉惠帝,废除了相邦这一职位,从此以后丞相成为了协助帝王管理国家政务的主力,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丞相这个职位才消失在历史洪流中。
而丞相这一职位主要是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制定三公九卿制时才普遍出现的,到了后来汉朝时期汉惠帝,废除了相邦这一职位,从此以后丞相成为了协助帝王管理国家政务的主力,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丞相这个职位才消失在历史洪流中。所以说12岁拜相的甘罗拜的是哪一个相呢?首先不是宰相,宰相是要拥有高度的权力和君王的信任,显然当时始皇并不会给一个12岁的孩子多么大的权力。
其次是相国,当时吕不韦正担任相国这一职位,所以甘罗被授予的“相”也不可能是相国。
最后就是丞相,左、右丞相是相国的帮手,这一职位就很合理,所以说甘罗被授予“上卿”这个职位,相当于左、右丞相的作用,所以人们也称甘罗12岁拜相,实际甘罗并没有拜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bk/1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