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被封武安君,王翦被封武成候,

白癜风北京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公元前年,为秦国征战一生的秦献公旧伤发作而亡,年仅21岁的嬴渠梁在内忧外患之中继承了君位,为引人才入秦,挽救风雨飘摇的秦国,他发布了那篇号称战国第一雄文的千古名篇《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能强秦者封官裂土,成了秦国对天下人才的承诺。商鞅变法以后,设置二十等军功爵制,凡有功者,无论贵贱,即可获得爵位,将秦孝公的承诺变成了明文的律法。从秦孝公到秦王嬴政,秦国一直恪守商君之法,有功即可得爵,比如在秦国贡献和名声都很大的历代名臣,商鞅为商君、张仪为武信君、樗里疾为严君、穰侯魏冉、应侯范雎、文信侯吕不韦、武安君白起、武成候王翦等等。

秦法鼓励耕战,因此秦国盛产名将,在“战国四大名将”中,最为显赫的两位都出在秦国,即武安君白起和武成侯王翦。在秦国的历史上,白起可以说是名声最大的将军了,这位征战三十多年无一败绩的天纵之才,是战国时期斩首总数的纪录保持者,从伊阙之战开始,到长平之战结束,死在他兵锋之下的六国将士不下百万,这也给他赢得“人屠”的恶名。白起一生,为秦昭襄王夺取了大小城池七十余座,将六国的主要有生力量歼灭殆尽,扩大了秦国的军事优势,确立了秦国一强独霸的战略格局,极大的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白起在鄢郢之战后,因功被封为“武安君”,所谓“武安”者“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

武成侯王翦是秦王嬴政时期秦国主要将领之一,与他的儿子王贲一道,成为秦灭六国最主要的功臣,六国之中除韩国外的赵国、楚国、燕国、齐国都与这父子二人有关。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打进了赵国都城,横扫了燕国全境,以六十万大军灭亡了最大最强的楚国,且其用兵智而不暴,绝少有滥杀无辜的行为,这在战国那样的乱世,显得极其的难能可贵。同时,王翦极善为臣之道,懂得“功高盖主,尾大不掉,必无善终”的道理,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当然这点伎俩用在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身上,显得有点多余。王翦凭借一生功劳,被封为“武成侯”,虽然不及周朝太公吕望的“武成王”,却也是极高的封号了。那么,同样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的“武安君”和王翦的“武成侯”谁的爵位品级更高呢?

在秦国实施的二十等爵制中最高的品级就是“侯”,最上者为“列侯”,其下者为“关内侯(彻侯、通侯)”,并无“君”这种封号,所以无法直观的比较出两者的差距。王翦“一门三列侯”,其“武成侯”属于列侯,在二十等爵制中排在首位,属于极难获得的封号,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明确记载的被封为“列侯”的人只有七个,除王翦外只有商君商鞅、穰侯魏冉、应侯范雎、文信侯吕不韦、长信侯嫪毐、通武侯王贲王贲。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商鞅被称为“商君”,但他的爵位却是“列侯”,《史记》记载“(秦孝公)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昂。封鞅为列侯,号商君”。可见秦国中那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叱咤风云,主宰一段历史大人物其爵位都是“侯”。

白起的“武安君”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封号,在六国中他是一个极其尊崇的称号,位在上卿之上,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如平原君、信陵君等封号都是君,一般权倾一时、功高盖世的将军也都被封为“君”,如武安君李牧、昌国君乐毅、信平君廉颇等等。在秦国,封君与六国不同,远没有六国那样尊崇,许多被封君的人都是宗室出身或者属于“皇亲国戚”,比如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华阳君芈戎、安国君公子柱等,当然也有例外,如武信君张仪、刚成君蔡泽、昌平君、昌文君等。秦国的“封君”不在二十等爵制之中,获封的人数要比“列侯”多,难度也小得多。

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担任左庶长攻打韩国,到秦昭王十五年的时候,他升任大良造,发兵攻魏,前后不到三年便从第十级的左庶长升到了第十六级的大良造,速度不可谓不可怕。然而奇怪的是,从秦昭王十五年开始,近十年间白起的爵位竟再没有了丝毫的变化,直到秦昭王二十九年,白起打赢鄢郢之战后,爵位才有了变化但不是大良造上的“驷车庶长”,也不是“关内侯”、“彻侯”而是一个奇怪“武安君”。之后长平之战,白起取得大胜,斩首四十五万,其爵位却也没有再次变化,终生也没有完成“封侯”的梦想。

事实上,在秦国封侯是每一个武将的梦想,但极少有人达到,“君”的地位是不如“列侯”的。最直观的例子是在宣太后和穰侯执政期间,总揽大权的魏冉封穰侯(列侯),而稍次一级的芈戎封华阳君。实话说以白起的军功封侯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因其性格不如王翦圆滑,其主秦昭王也没有秦王嬴政那样的胸襟,所以一直被压制,没有封侯。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bk/16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