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著名大将白起,为秦国攻下七十多座城池
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白起一生从未有过败绩,担任秦军将领三十多年,攻陷七十多座城池,歼灭敌人近百万。然在长平之战后,遭到了应侯范雎的记恨,又不肯出战邯郸,遂被秦昭襄王赐死,令人唏嘘。白起在秦军中地位的不断攀升,除了其自身能力过硬的因素以外,还有穰侯魏冉提拔赏识的因素在,这就决定了白起在政治上始终脱不开魏冉一派的色彩。那么,穰侯魏冉又是何许人也?魏冉是宣太后芈八子(秦昭王之母)的同母异父弟,他与宣太后芈八子一道在秦昭王前期掌握了秦国内外大权。客卿范睢的受用,背景便是秦昭王在政治成熟后试图摆脱宣太后与穰侯魏冉的政治影响所致。所以,范睢为相而魏冉下台(公元前年),本身便不仅仅是秦昭王时代前期与后期的分水岭,而且也是白起人生际遇的分水岭。
其实范睢一直想把白起除之而后快,不过白起的战神之名不是吹出来的,是靠一次次的胜仗打出来的。因此尽管范睢一直想收拾白起,永绝后患,但是没有合适的理由和借口,秦国需要白起,秦昭襄王也需要白起这柄利剑。长平之战的结尾,白起将投降的四十万赵军坑杀,只留下名弱小的赵兵回了赵国,此事传来,赵国震惊,而秦国乘胜追击,兵分三路,其中白起欲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恐慌,于是让苏代带着厚礼去游说应侯范雎:“倘若白起攻下了邯郸,必是首功,是时就会是秦国的的三公,在应侯之上……”于是范雎遂建议秦昭襄王暂时休整,邯郸他日再图。因范睢从中作梗,秦昭襄王让白起退兵,失去了最佳的战略机遇。
长平之战秦军惨胜(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没过多久,秦昭王刚刚从长平对峙时拼尽国力的紧张状态下舒了一口气,便在野心驱使下,火急火燎地投入到“灭赵”战争中,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地吞并赵国。秦昭襄王让白起统兵,白起认为不适合出兵就没有同意,而且这个时候,白起还生病了。作为武安君,秦国的统帅,肯定是为秦国着想。无意中违背了秦王的意愿,秦王肯定会认为他不忠心。于是秦昭襄王派王陵攻打邯郸,几个月下来,秦军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不仅赵国军民在长平坑杀的奇耻下同仇敌忾,而且魏楚两国也派来了援军帮助赵国守城,就这样,秦军便不得不在长平三年苦战之后,再度迎来邯郸三年围城战。
这个时候的秦军是相当疲敝的,赵魏楚联军士气则是相当高昂的,所以,秦军便在邯郸前线连连失利。此时的秦昭王想必是很焦躁的,所以根本就没有考虑白起的病体以及白起是多么遭关东诸国的憎恨,一股脑地硬让白起挂帅。但是白起以养病的理由拒绝出战,秦昭王只好再次派王龁进攻赵国。但是被楚,魏,赵三国联军击败,而王龁也率领败军投降,秦昭王见势不妙,命令白起出战,但白起还是以养病为理由拒绝出战,而此时范雎在秦昭王身边挑拨离间,说像白起这样的将领有什么用,国难当头时居然拒绝出征,留之何用,不如处死。于是白起就被秦昭襄王下令赐死。白起死后,六国欢呼雀跃。此后秦国数年没出函谷关。白起的死,是秦国最大的损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xw/1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