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易六十四卦吉凶的初探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著名的书籍,它既是儒家五经之一,也是诸子百家必读的经典,更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一个瑰宝。这部书的性质历来争议非常多,莫衷一词,但它独特的预测占卜的特性则被中国宫廷和民间发扬广大了。

今天我们就专注于《周易》的部分进行一次初步的探索。

一、《周易》的占卜法探索

《周易》作为预测占卜书,必然有着严格的占卜方法。在这部书《系辞.第九章》里就详细记载了一种古老的蓍法占卜术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①以象闰,故再□①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第十章

是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主子将以有为也,将以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马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致变,其孰能与於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与於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虽然,这个方法充满了哲学和神学的意味,但毕竟方法过于繁琐,费时费力,后来逐步被其他更加简便的占卜方法所取代了。

西汉的京房是著名的易学大家,他在总结蓍草占筮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全新的金钱占筮法即用三枚铜钱摇卦的方法②。

金钱筮法的操作程序是这样的:三枚铜钱(最好用乾隆钱),有字的一面为正面,另一面为反面。用双手捧着三枚铜钱静思一分钟后,摇晃几下,抛掷在桌面上。这时,铜钱的正反面会有四种组合即:三个正面,三个反面,两正一反,一正两反。凡三个反面为老阳,相当于揲蓍起卦法的“九”,称之为“重”,在纸上记作“0”。三个正面为老阴,相当于“六”,称之为“交”,记作“×”。两正一反为少阳,相当于“七”,称之为“单”,记作“、”。一正两阴反为少阴,相当于“八”,称之为“拆”,记作“、、”。抛掷六次,每次成为一爻,摇六次而成卦。第一次抛掷铜钱所成的爻为初爻,第二次为二爻,依次为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后来,宋代的邵雍发展占卜术,发明了《梅花易数》心占法③:

梅花易数可以产生声音、方位、时间、动静、地理、天时、人物、颜色、动植物等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感知的事物异相,作为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从而可洞悉其先机达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效果。

梅花易数之由来,相传为麻衣、陈奇夷等一脉绵延传下之秘法,后来成为北宋邵康节先生常用的心易神数。此数经邵先生传下后,也使易学在占筮领域上,更有其重大的实用价值,也由邵康节后,才改名为梅花易数。

其名称的来源,相传有一天,邵康节先生进入梅花园赏花时,偶然见两只麻雀在枝头上争吵,后又见此二雀忽然争枝坠地,邵先生看到此种现象,即运用其心经易数,认为不动不占,不因事不占,今见二雀无故争枝坠地,怪哉!因觉有事而占之,断曰:明日当会有一邻女来攀折梅花,园丁不知而逐之,邻女惊恐自梅树跌下,伤到大腿。事后果然应验。

后之学者因认为此卦例特殊,竟能断出与卦题不相干之事情来,为别种占法所不及,才将此种断法命名为"梅花易数"。

占卜术不断发展,现代人又进行了更加简单的演化,形成了骰子占卜法④:

骰子两枚,置掌心,双手合十摇之,心想所问之事。至诚之时掷出,点数相加,得出一数,奇数为阳,画一阳爻,(偶数为阴,画一阴爻),自下而上,摇三次即得下卦(详见表之首列),再摇三次得出上卦(详见表之首行)。像查数学用表一样,行列交汇处即为所求的“本卦”,所言应验事物前期。再用一枚骰子掷出一数,是几就将本卦的第几爻作“变性”处理(阴变阳,阳变阴),即可求出“之卦”,所言指示事物发展趋势和后期结果。

《六十四卦吉凶检索表_南宫樵_新浪博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sh/11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