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代武安知县李椿茂正名,兼看有多少诗作
《诗意武安》第8期
栏目主编:石爱民
诗联话武安——为明代武安知县李椿茂正名
年10月14日,河北第三届三次诗词大会在武安召开。下午,余位诗人到东山文化博艺园参观,园中有许多诗词、楹联碑刻、牌匾,一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尤其是文史馆外墙上雕刻着的武安古代诗词作品,有明代李椿茂的多首风景诗,有清代李媺的武安古八景诗。这些诗作格律严谨,用词典雅,借景抒情,格调高古。很快,这儿便成了焦点。众人聚在一块,或默念,或轻诵,或议论,或品赏。刚刚听到许多诗人在批评园中一些楹联平仄不谐、词性不对,只是字数相等的两句话时,使我面上发红,无言以对。而此时,见到大家认真和痴迷的模样,我不由为家乡古代有如此多的诗词佳作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文史馆门西侧,邯郸梁辰先生一堆人正在欣赏李椿茂的《七律·桃源洞》,一位不太熟悉的诗人,一边看,一边在读。当他读到“应知仙客须出世”时,忽然,不少人发出了“噫!”的轻呼。站在我旁边的一位老者更是大声说:“武安知县李椿茂这首诗竟然格律有误。”“是啊,此句第六字应用平声字,作者却用了个‘出’字,‘出’字属入声四质,李知县诗作也出律呀!”另一位诗人也附和道。
“可能是雕刻时出的错吧,也可能作者是故意用的拗句。”听了大家的议论,我只能怯怯地作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辩解。
那么,李椿茂是谁?百度一下他的相关介绍可知:李椿茂(生卒年不详),字大椿,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人,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年)举人,万历三十五年(公元年)任河南彰德府磁州武安知县,后升陕西临洮府同知。李椿茂在武安任县令六载,足迹踏遍了武安的山山水水和名胜古迹,写下了许多武安风光的诗词,有“诗人知县”的雅号。是明中叶后期直隶有名的清官和才华横溢的诗人,著有《紫山洺水》诗集。在任武安县令期间,完成十二卷《万历?武安县志重修》的纂编。明天启三年(公元年)《天启·武安县志》对他的记载是:“居官有惠政,而建置尤多。捐俸设会田,振兴课艺,至今弗替。其著作皆有裨风教,人犹诵述不忘”。
看过李椿茂的介绍,更使人产生疑问。难道明代举人出身的李椿茂,而且以诗作闻名,他会在七律中犯此错误吗?这一问题一直使我不能释怀。于是翻阅相关书籍,让我们来看看新旧县志对此诗是如何记述的吧:
民国县志《桃源洞》:晴光散作武陵春,似有桃花逐隐沦。洞里窥来虚境寂,岩前历去白云亲。应知仙客须世,何必幽人属避秦。但使尘心能不染,名山处处可还真。
年新县志《桃源洞》:晴光散作武陵春,似有桃花逐隐伦。洞里窥来虚境寂,岩前历去白云亲。应知仙客须世,何必幽人属避秦。但使尘心能不染,名山处处可还真。
不难发现,两个版本有一处不同,即旧县志为“沦”;新县志为“伦”。“隐沦”是一词,指幽隐沉沦,借指隐居、隐者。显然新县志“伦”字为误刊。而其中第五句第六字均标注为空缺。原来此诗该处字已遗失。而且看李椿茂其他诗作,并没有写拗句的习惯。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是今人在刻其诗时,欲令其完整,却又不通格律诗的规则,只是依据诗意,画蛇添足地为其加上一“出”字,空令古人蒙羞。
写至此,忽然记起整理《洺川览胜》一书时的往事,当时一是将新县志的错字“伦”,依旧县志改为“沦”。二就是也想使李县令的诗作完整,依据诗意、平仄要求,以及古人诗作用字:
有憎有爱难超世(宋艾性夫《赠新中郭四翁》);
谁能超世累(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轻举超世雰(唐白居易《和送刘道士游天台》);
俱怀超世情(唐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鲁望》);
超世无有我独行(宋苏轼《留题仙都观》);
旷度超世俗(南宋陆游《游学射山遇景道人》);
亦有超世心(唐韦应物《沣上精舍答赵氏外生伉》);
尚欲逃世名(宋苏轼《题卢鸿学士堂图》);
偃蹇松逃世(南宋陆游《纵笔》);
南北逃世难(唐杜甫《逃难》);
一门逃世汉庞公(北宋王安石《寄张襄州》);
南北逃世难(南宋文天祥《第一百九十九》);
老夫逃世日(宋陈与义《雨》)。
当时,选中了两个字,一是“超”,一是“逃”。“超世”意犹出世、出尘;“逃世”意犹避世,隐居不仕。这两个词与诗意均符,格律也没问题。只是“逃”字略感消极,于是选了“超”字,并在注解中作了说明。如下:
桃源洞①
晴光散作武陵春,似有桃花逐隐沦②。
洞里窥来虚境寂,岩前历去白云亲。
应知仙客须超③世,何必幽人属避秦。
但使尘心能不染,名山处处可还真。
[注]①桃源洞:在武安北部翟家庄乡魏家庄东的桃园山上,有千佛洞石窟,约建于北宋大观二年(年)。②隐沦:谓幽隐沉沦也。③原诗此处缺一字,“超”字为编者依诗意所加。
这样,诗作得以完整,基本依了诗意,格律上也没问题。但这终不是作者原句,是为遗憾。我们期待,能在今后某日某书中发现他的原作原字,使其得到真正的完整。
此文堪堪写完之际,国山兄《浅说宋之韩的武安山水风光诗》写就寄达,同时,询问《武安古八景》一文中宋之韩写的一首古武当山诗。《武安古八景》一文刊载在《邯郸日报》、《武安文化》(网络)上,我细读后,感到很是吃惊,“古八景”名称“燕舞浮屠”、“西岭烟柳”、“武当鸟道”等等,竟是我年写的一组武安当代风光诗的名字。其中宋之韩的古武当山诗,从网上搜到一首写武当山的《武当金顶》一诗,文中只是将第四句改成“何不早日脱凡尘”。至于文中所列的李椿茂写舍利塔诗,李媺写京娘湖诗(清代还没有京娘湖),王组写长寿泉诗,清武举人写青崖寨诗,清书生写西岭湖诗(西岭湖公园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建)。大多押的“武安韵”(平水韵也不押,中华新韵也不押,也就是不押韵),句中更是平仄不谐,浅陋字句处处可见。很显然是伪造之作,在此假托古人。时下穿越剧很是流行,今见诗文也搞穿越,徒令哂笑!而《日报》、《文化》亦广为传播,何奈!
年4月26日午后于西岭斋
征稿启事
一、征稿内容:刊登与武安的人、事、物、景、议论等有关的古体诗词作品或相关文章。
二、来稿要求:请写清作者姓名、联系地址及电话。来稿体裁古风、词、曲、格律诗均可,新韵需在作品标题后注明。同时为便于阅读,对作品中生僻字及内容作一简要说明。如有照片请一并写清照片内容与作品一并寄来。
三、投稿信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qs/1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