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敌无归白起
白起号称杀神,又号人屠。听这名号就令人不寒而栗,据说,在战国时代战死的士兵有两百多万其中一半是死在他的手上。
白起刚上道时正赶上齐魏韩三国联手坑了秦国,秦国为了确保发育,割地赔款。不久后白起发育成型开始带飞。
公元前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
公元前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秦相魏冉荐白起。白起以10万秦军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史称伊阙之战,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白起因功升任国尉。
公元前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发兵攻魏,夺取魏城大小六十一座。
公元前年,白起攻垣城。
公元前年,白起攻赵,取光狼城。
公元前年,白起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
公元前年,白起率上庸数万秦军攻楚,沿江取粮东下。入楚后,白起命秦军过河后拆桥烧船断归路,然后迅速攻占楚国的邓,再向楚国的鄢进攻。楚集重兵于鄢,白起造渠引鄢水攻鄢城,淹死三十余万楚人,占领鄢,史称鄢郢之战。迁徙秦人到邓、鄢两地后,攻西陵,断郢与巫的联系。
公元前年,白起率军攻占楚国都城郢,焚烧夷陵,东进到竟陵。秦以楚都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公元前年,白起攻楚的巫郡和黔中郡。
公元前年,白起率军日行百里长途救援韩国,破赵、魏联军联军,斩首13万于华阳,掳获赵、魏两国大将,魏将芒卯败逃。与落单赵将贾偃交战,将约2万赵俘溺毙于黄河。
公元前年,白起攻韩国的陉城,陷五城,斩首五万。
公元前年,白起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将太行道断绝。
公元前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城。韩桓惠王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冯亭不愿降秦,与民议而献上党于赵。
然后,就是白起替秦昭襄王背了两千多年的杀降大锅,公元前年长平之战坑杀约45万赵军,此战役仅持续了5个月。
长平之战秦军取胜原因:
1、秦军分化瓦解了关东六国的战略同盟;
2、其次是巧妙使用离间计,诱使赵王犯下置将不当的严重错误;
3、其三是择人得当,用富于谋略、骁勇善战的白起为主将;
4、白起善察战机,用兵如神,诱敌出击,然后用正合奇胜的战法分割包围赵军,痛加聚歼;
5、是在战斗的关键时刻,秦国上下一体动员,及时增援,协调配合,断敌之援。为白起实施正确的作战指挥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赵国失败的主因是在战争初期,赵国统治集团对秦国将大举进攻摧毁赵国的战略野心认识不足,在丢失了晋西南战略要地后,仓促应战。在战役前期,老将廉颇的战役指挥上,不和秦军锋芒硬拼,但是赵国论国力,和军事实力来看都弱于秦国,廉颇这样做只是尽量拖延,打消耗战,利用有利地形消耗秦军有生力量,迫使长途跋涉至此的秦军疲惫。但是被秦国离间,被奸臣进谗,还是和赵国本土综合实力有很大关系。
后期赵国决策层换上了赵括,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但是无论赵国在人数,士兵素质,综合国力,武器装备上都弱于秦国而且加上用人不善,造成赵国惨败全军覆没的下场。其实当时的情况消耗战和速战速决对赵国来说都不太适合,因为两军对阵主要还是拼综合国力。赵国不能利用外交手段力促魏楚两国援赵,反而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之下,派使赴秦侥幸求和,战和摇摆不定,实乃又一大败笔。在赵军被围之初,赵括如若趁赵军兵力雄厚,士气尚在之际,组织全军皆尽全力,拼死突围,从理论上讲,赵军突围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至少可以有部分部队突出重围,不至于被秦军全歼。赵括在军事指挥上,贻误战机,致使大军全军覆没。
许多人对长平之战时的白起有很深的误解,误解是白起杀降。白起在长平之前,已经立了不世之功,已经被称之为战神。然而长平之战,在秦昭襄王对秦军后勤的操控下,白起军队被断粮,而被迫杀降。此后,白起再不被人尊称战神,而被世称为人屠。临自刎前,白起还故意把长平的过错揽到自己身上,来使秦昭襄王无过!白起忠于秦昭襄王,将功劳皆给秦昭襄王,过错皆自己承担。万人屠上将白起,做着最明智的决定,顶着最黑的锅,背着虚伪人道主义的指责。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ly/1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