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九头十三坡十三之邓家坡上

邓家坡,因此处旧有邓家大屋而得名。它坐落在安庆市大观区“杨家塘街”,北依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原安庆市第十三中学),南至杨家塘社区广场,东邻朱紫巷、元宁公所,西接县城隍庙、昭忠祠,全长二十丈,落差约五米,是安庆九头十三坡即将消失的古坡。邓家坡北高南低,是安庆城北门与西门分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邓家坡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一页。

邓家坡,南北走向,背靠府城九条龙脉最大的“城北龙脉”,坡顶即是九处最高山冈之一的“关岳庙”;南临府城最大水渠“府城大沟”,坡脚即是安庆城著名的古塘之一的“杨家塘”。邓家坡,自古就是安庆城百姓朝拜文庙和武庙的必经之路,从安庆文庙“孔庙”后门启圣祠出来,经启圣街(即今近圣街),登邓家坡便来到坡顶安庆武庙“关岳庙”。

图一六○邓家坡现状

◆◆◆

关岳庙,原名“关帝庙”,是安庆城衙署之外七处稍有名气的关帝庙中最大的一处,是安庆府城的武庙,因此被百姓称为“大关帝庙”。安庆城七处关帝庙分别为城外四所、城内三所:

一、“枞阳门外五里大教场后,今新建于场地前”(康熙二十五年《怀宁县志》)。二、“古关帝庙,在东门外缺口保河街党二巷对面,清咸丰间毁”(民国四年《怀宁县志》)。三、西门外横坝头小关帝庙。四、北门外大校场小关帝庙。五、北门内四照园安庆卫古关帝庙。六、康济门内小关帝庙。七、北门内安庆府大关帝庙。

安庆府武庙“大关帝庙”,是安庆府城建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始建于南宋景定年间。在现存最早的明天顺六年周翔纂修《直隶安庆郡志》中记载“大关帝庙”原名是“显灵义勇武安关公庙,在城北辑睦坊”。显灵义勇武安关公庙,是元泰定帝在天历八年(年)追谥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封号。明正德十五、十六年间胡缵宗纂修《安庆府志》和明嘉靖三十三年李逊编撰《安庆府志》两本府志上,也一致记载“大关帝庙”是“汉寿亭侯庙,在集贤门内辑睦坊”。

图一六○一邓家坡现状

◆◆◆

近代最晚的民国四年朱之英修《怀宁县志》有关“大关帝庙”记载:“关帝庙在集贤门内,其后殿为三义祠,以先主、桓侯并壮缪为三也。关帝庙所在,皆是有司春秋致祭,唯此庙旧制卑狭。明万历甲寅,监察御史徐应登、知府连继芳,大其规与前殿称,有碑记,清咸丰三年毁,同治末官绅协力重修。”民国初期,安庆府已不存,大关帝庙增祭南宋抗金名将岳武穆“岳飞”,因而民间百姓将“大关帝庙”俗称“关岳庙”,以区别其它关帝庙。

关帝,是“忠义仁勇神武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晋翊赞宣德关圣大帝”的简称,即东汉三国时期的“关羽”,民间百姓俗称“关公”。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与张飞一同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图一六○二邓家坡现状

◆◆◆

建安二十四年(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而邓家坡下的杨家塘,在安庆省城可是赫赫有名!普普通通的杨家塘为何出名,原因来自此处一口罕见的古井“杨家塘井”。据居住附近的居民介绍,昔日的杨家塘虽说面积不大,大概也只有五百多平方米,可塘水不浅,塘中心深度超过一人高;这么深的池塘,塘中却人工挖掘一口古井,这是安庆城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塘中井。

图一六三邓家坡现状

◆◆◆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jji/114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