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之死,秦相是第一责任人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嗨,大家好!这里是狗头菌的历史频道,我是狗头菌。

今天我们来聊聊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将——白起。注意哦,这里说的不是王者荣耀里的白起哦,是秦朝时期有名的战将白起。

曾有神话故事道:白起死后,阴间十大阎罗齐迎白起入殿。当然这只是神话故事。但不管怎么说,白起在战国名将中的地位是极高的。

白起(出生不详,公元前年猝,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将军,杰出的军事家,也是“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原本是一介布衣,因善于用兵,熟于兵法,终登庙堂。在秦国统一六国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他先后助秦国赢得了伊阙之战、攻陷楚国国都郢、拿下长平之战,贡献极大。

可尽管如此,他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史记》有记载到“秦昭襄王因为忍受不了白起一直称病不为秦国领兵出战,于是赐其死。”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秦相范雎......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秦相范雎(出生不详,公元前年猝,有时也叫作范且,或作范睢,字叔,又被人们称为“应侯”)恰恰相反。

正因为他在秦昭王嬴稷(又名则,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秦惠文王的儿子,也是秦始皇的曾祖父)和白起之间的挑拨离间,激化了秦昭王和白起之间的矛盾,间接导致了白起的死。

秦昭王四十七年,长平之战正式拉开序幕。在白起的铁蹄下,赵国惨败,40万士兵被俘并被活埋。

但此战并没有给白起带来荣誉,反而开始出现问题。

因为此时,重要人物范雎登场了......

《史记》说“范雎曾劝说秦昭王撤兵,允许韩国、赵国割地求和,让秦国士兵百姓有休养生息的机会,秦昭王应允了他的建议。”

于是赵国从灭国的边缘挣扎了回来,而白起也功亏一篑,没有建立军功,也就没有得以升迁。

对此,有人推测范雎的撤兵建议是受韩国和赵国派来的使者苏代的影响,他的一番说辞切中了范雎心病。

苏代对范雎说:“秦灭赵,秦不会有好处,因为上党归赵的事实证明,各国百姓并不希望受到秦国的统治。如果不幸赵国亡国,土地也会被燕、齐、韩、魏等国瓜分,唯独秦却得不到好处。上党一带本来就属于韩,但是因为韩被秦攻打,以致国家支离破碎,不得已才投靠赵国,这才引发了长平之战。”

苏代又说:“不仅对秦国没好处,于你范雎来说也没什么好处,反而还会有坏处。因为秦灭赵后势必称霸天下。但这些主要是白起的功劳,如果他日后封疆挂吏,其地位也一定在你之上。”

范雎希望落得这样一个结局吗?当然不希望,他才不要别人对他指手画脚呢。

于是,范雎开始了他的挑拨之路,其中第一步就是劝秦昭王撤兵。让白起没有机会立军功。

结果也正如范雎所愿,秦昭王答应撤兵。

但不多久,秦国再次发动对赵国都城邯郸的进攻,白起因病未能出战。不久后,白起病愈,秦国前线却战败了。

白起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很明确,秦国是不会胜利的。可能他心里也在想:”没有我这个战神怎么可能打胜仗呢。“哈哈哈哈哈,这只是狗头菌的猜想啦!

但事实也摆在那里,长平之战已经让秦国元气大伤,如今赵国又与其他诸侯国联合,兵力、士气都大大增加,且赵国人也看到了战败的后果,代价太大,赵国上下一定会誓死抵抗,这样就更没有胜算了。

但是昭王不想证明是自己决策失误,便命令白起再次出征伐赵。

白起不愿参加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就称病不去。秦昭王无奈,便让范雎来做中间人,企图说服白起出征。为什么秦昭王会再派范雎来请呢?难道说范雎比一国之君的面子更大吗?当然不是。

狗头菌在这里大胆推测一下,秦昭王可能早已知道白起与范雎之间有隔阂,派范雎来请他,是找准这个机会,给他们两个一个台阶下,这样不仅可以缓和二人之间的隔阂,还可以让白起接受朝廷的委派。还真是一箭双雕啊!

但结果还是没有如意,白起依然没有同意带兵出征,看来这个白起还是挺傲娇的哈。

但秦昭王依然固执己见坚持开战,不久后,前线传来战报,证明了白起的论断:秦国损兵折将,邯郸却固若金汤,久攻不下。

秦昭王闻言大怒,再次勒令白起出征,但他则继续称病不出。

于是秦昭王下令革除白起的一切爵位,贬为普通士兵,并迁离现在的府邸。至此,白起一生搏杀拼来的功勋一切归零。

三个月后,秦军依然连吃败仗,秦昭王继续拿白起出气,勒令他离开咸阳。白起只好离开咸阳,迁到杜邮一带居住。

但很快噩耗又传来:秦昭王与范雎商议,认为白起说了对朝廷不利的话,造成了秦国战败,于是命人给他送来一把宝剑,要他“自裁”。白起遂自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白起之死,秦王、范雎、白起三方都有责任。

就白起而言,过于倚仗自己的功勋。行事太过高调,不懂忍让,性格又比较自负。如果他稍有妥协,也不至于早早地断送了性命。

秦昭王的暴怒也可以理解,作为一国之君,帝王威严不容挑战,为臣者却不为君着想、不从君命。在那个君为臣纲,君君臣臣的封建时代,即便是一将难求,为了维护帝王独一无二的威严,也只能除之以儆效尤。

而范雎在白起之死的问题上,看似什么都没做,所有的决定也都来自秦昭王,他只是完成秦王下达的诏令而已。

但细细想来,其实秦昭王下达的诏令大多数都是因为范雎的建议,加之前面也提到,范雎一直忌惮白起再立军功地位凌驾自己之上,如果考虑到他这个私心,那么他的问题显然最大。

《史记》中也有明确记载:“应侯素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

现在看来,第一责任人非范雎不可。

白起的性格缺点,秦昭王的君主威严,都被范雎利用了。

可范雎为什么处心积虑要杀白起呢?这里还要说起一个人,那就是魏冉。

魏冉是秦昭王母亲秦宣太后的弟弟,说来还是秦昭王的舅舅呢。但这位舅舅的结局也不是很好。

魏冉跟随姐姐来到秦国后,一直跟随秦军东征西讨,立下了很多战功。深受秦惠文王(秦昭王父亲)信任。

在秦昭王刚即位时,朝野不稳,内忧外患,很多军政危机都靠他解决。在这过程中,魏冉便发现了白起这匹”千里马”,对白起更是委以重任,助他一步步居于庙堂高处。

而魏冉遭遇危机也是因为范雎,他在秦昭王面前进谗言,说魏冉在外专权,比他这个秦国国君还有威慑力,秦昭王一气之下便免去了魏冉的相国职务。

不得不说,这个范雎真的是有点嘴碎。

白起与魏冉这种”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引起了范雎的仇视,他对白起的压制与防范也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

再说范雎对白起下手,基本都是小人做派,背后耍阴招。

在秦昭王与白起之间,传话的大多是范雎,他的传话,对整个结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谁知道他是不是传的真话、实话呢?

秦昭王最后也对白起之死有过惋惜之情,后悔之心。说到底他并非一心要杀白起,白起是不从君命,但罪不至死。只是想让他认个错而已。

比较起来,范雎听从敌国说客教唆,迫害忠良才是罪大恶极。

范雎是个十分记仇,睚眦必报的人。为了自己仕途顺利,防范未来白起可能带给他的危险,便动了杀机。不得不说,真是个狠人啊!

个人利益超越国家利益,因为一己私欲陷害忠良,范雎的所作所为,暴露了其阴暗虚伪的一面。

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传颂至今,广为人知,而范雎暗害白起的故事却鲜有人知。

历史如烟,随风散去,或许有的故事最终都会淡化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有的名留千古,有的遗臭万年。

但我们仍要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以德立身。

魏冉慧眼识珠,让平民出身的白起在庙堂之上大展宏图。这是白起的幸运。自身的性格缺点也无法改变,加之封建社会君主集权下的政治斗争,陷阱重重,令人防不胜防,这是造成白起悲剧的原因。

——END——

好了,今天狗头菌就跟大家聊到这里吧,咱们下期再见!

狗头菌写这个文章里边的资料是各处收集的,用了其中相对可靠的部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白起的故事,欢迎评论区留言与狗头菌一起互动哦!

感谢各位粉丝朋友们的阅读,希望大家多给狗头菌一些支持,狗头菌在这里谢谢大家啦!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bk/15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