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白起坑杀赵国45万降兵,为何要放24
在上集中,白起让军需官去宜阳见秦王,让其恳请秦王拨粮。可是秦王也知道,白起在前线杀了二十五万士兵,现在赵军因为填不饱肚子,所以才向秦军投降。秦军和赵军的这次长平之战,是两国的生死之战。如果按照之前的惯例,秦军是不杀降兵的,可是这回赵军一下子投降了二十万士兵,数字确实太大了。秦军并没有立即回复军需官,而是让其先下去休息。白起的夫人赵蔓知道白起的军需官来了,想知道前线的情况。军需官告诉她白起挺好,不过赵军输得比较惨,不仅死亡了近二十五万人,而且剩下的赵人都降了。这次回来就是想让王上赐粮,不过好像丞相不大同意
次日,丞相召了军需官,转达秦王的口诏,命白起节省用度,十日后再来请诏。军需官领诏后,告诉了赵蔓,赵蔓一听就急了,二十万人呢,既然都降了,为何还要杀?赵蔓拿出竹简,就要去见秦王,说自己毕竟是赵人。赵蔓见秦王就说,让秦王收回口诏,如何降兵还杀,那谁会投降,秦王不听她说的,她竟然从竹简中拿出一个匕首放在自己脖子上
秦王说伊阙(que)之战,魏人,韩人二十四万,水灌鄢城,楚人数十万人,长平对决,赵人二十五万,连年的征战下来,死于武安君剑下的已近百万,赵国的这回降兵二十万人,可以放了他们,可是三年之后,必会再死于秦军的剑下,那时还要搭上秦军士兵的性命。这时丞相也进来了,说这是我的攻人之策导致的结果。秦王也不想看到她们争吵,想了个主意,说收回这道口诏,再派另一个军需官把这个诏书给了武安君,然而诏书上什么也不写,让武安君自己决断。秦王让她也不要惊扰武安君,让他不知道近来发生的事情。这时赵蔓又提出一个要求,说要与新任军需官一同去长平,看望武安君
秦王虽然嘴里说着这赵蔓得寸进尺,但最后还是同意了她去长平。赵蔓退下后,秦王说这赵蔓是武安君的亲人,即使不去,武安君也要前后思量,不如让她去,我倒要看看武安君对我的忠心如何。赵蔓回屋后,还告诉之前的军需官,秦王收回了口诏,让她去长平,便带一张帛书,上面一个字也不写。其实军需官明白,这分明是换汤不换药。只是不再想打击赵蔓。赵蔓来到长平后,见到白起很高兴。新来的军需官将秦王的诏书带给白起,白起一看什么字也没有,问新来的军需官还有什么口诏,关于军粮怎么处理?结果并没有什么口诏,也没有提及军粮的事,只是让白起自行斟酌长平事宜。白起聪明又心细,他知道这诏书的事夫人肯定知道,也知道这是王上的安排,让夫人来前线也是王上允许的
白起一个人进了帅帐,谁也不谁进来,看着眼前的空白诏书,想着什么。赵蔓听说白起给赵军降兵吃肉,还不杀他们,当即就给白起磕头。然而白起却说,他们都活不过明天早晨,赵夫人连跪带爬,到了白起身边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白起说因为我是秦王之臣,秦国之将。白起安排好夫人后,来到赵军俘虏的地方,下人问白起为什么要在子时动手,因为天黑他们看不清赵人的脸,而赵人便只能记得白起一人,日后报仇时只记得我一人。子时一到,秦军冲下谷中,直接抹脖子,大多赵人都在梦中被杀。白起后又补充一道口令,如遇年轻士兵,放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xw/1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