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肉是这道武安风味美食的灵魂邯郸新闻网

作为武安一带的著名小吃,拽面和驴肉卷饼还有一个兄弟,名叫“锅盔夹肉”。它香脆可口,油而不腻。锅盔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原本是陕西“八大怪”之一的美食,人称“锅盔像锅盖”,即像头盔状的一种烧饼。

据说锅盔源于古时候的军队,日行百里,几乎没什么时间吃饭,官兵便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饼,因此得名。锅盔就是一种叫法,其实就是用慢火烙的大饼,面和得很瓷实,一个锅盔厚一寸、重五斤那都不是事儿,因为外形粗犷,以“锅盔”为名真是恰如其分。

锅盔是陕西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传统风味面食小吃,但是武安的锅盔夹肉和陕西锅盔是不一样的。在宋徽宗时期,锅盔由贩运药材的晋商传入河北武安。武安人根据自己的风俗喜好进行了改良,夹入本地的熏肉,发展成今天的武安锅盔夹肉。

一方水土养着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着一方美食。很多时候,同样的食材,离开了当地,就很难保持它的原味。同样的美食,离开了当地,就可能变得没那么好吃。一手打锅盔的手艺,一手煮肉熏肉的技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手指间的分寸拿捏,是大桥底下的锅盔夹肉,留住了岁月的味道。武安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看上去外表斑黄,切口砂白,吃起来酥粘适口,垂涎欲滴。

一个个剂子被擀开,抹上油酥,再封上一层油,随后再擀平,摆放在预热好的油鏊上。一个个擀好的剂子在热油的包裹下发出滋滋的声响,过几分钟翻个面,直到面剂由白色烤成金黄。烤好后,一手拿木夹子夹起锅盔,一手拿刀朝着锅盔的那道封口撇下去,随着一声酥脆的声响,锅盔便被分成了两半。锅盔外焦里嫩,外面的每一层都薄如蝉翼,再放入刚出锅切碎的熏肉,咬上一口,满嘴咸香、软弹酥脆、外焦里嫩。

面食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花样百出,在物质条件不发达的年代,面饼子是人们走南闯北最好的食物伴侣。锅盔夹肉,始终以最原始和温情的姿态呈现在老百姓的面前,传承着时代的记忆。

来源:邯郸文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tw/16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