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为何坑杀40万降兵,是有意为之还是另

说到史上著名的战役,长平之战绝对可以排在头位。

长平之战的起因

在公元前年,秦王绕过韩国首先进攻赵国,被赵国大将赵睿拦于瘀于之下,由于没有更好的办法攻破赵军只好在此地先行驻守,后来,魏国范雎来秦献计,准备来一个“远交近攻”的战略,即以攻打魏国为引,而转战赵国,打他个措手不及。

在公元前年,秦国成功攻下野王,见状,韩惠王命令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来求和,只求秦国停止出兵,但是冯亭不愿意就这样把上党郡拱手相让,于是他集结了上党郡百姓,并一致决定借助赵国的力量来抵抗秦国,随后便派遣使者前往赵国与其洽谈。

最后赵王赵孝成不愿错失这个白拿17座城池的机会,决定收下上党郡,并帮助其一起抵抗秦兵。

随后赵王封冯亭为华阳君,并派平原君前去上党郡以接收土地,最后派廉颇驻守长平,以防秦军来袭,虽然廉颇正面交锋可能打不过秦军大将白起,但是防守城池还是完全有机会与之抗衡的。

赵军接收上党郡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秦王的耳中,秦王不满赵国的所作所为,于是决定出兵进攻赵国。

赵国战败

虽然前期的战斗节奏一直被秦军把握,秦军也是势如破竹,一路攻破阻拦的赵军,来到了廉颇大军之下。廉颇倚靠地形,加之士兵固守城池,就在堡垒之中守着,以逸待劳,无论秦军说什么做什么都不出去,就防守不主动进攻,后廉颇严防死守不主动进攻的消息被赵王知道,赵王言责廉颇胆小,并派人催促廉颇主动迎击。

后秦军大败赵军,此时赵王准备亲自带兵前往前线支援,但被两名大臣拦下,楼昌大臣觉得就算赵王带兵也无济于事,无法挽救当前的局势,当下最有效的方法应该就是派我国使者,前往秦国议和。而虞卿则认为,当时接收上党郡的行为已经惹怒秦国,秦国这次出兵是必要灭我赵国,所以就算派使者前去议和也只会被拒绝,此时不如找其他国家商议,并组织联合抗秦,以求出路。

然而最后赵王采取了楼昌的建议,派出郑朱前往秦国议和,而秦国那边的大臣也早就猜到赵国会前来议和,于是对赵国的使者殷勤相待,并对外放出消息,秦国与赵国已经议和,麻痹众国,以此孤立赵国,使赵国处于无人救助的处境。

秦军大胜

在公元前年,赵国大军已经断粮许久,早已无法支撑,于是赵国大将赵括便将剩余的士兵组织起来,准备强行突围,而赵括组织的四五次轮番都被秦军打回,最后赵括带着自己的精英部队展开最后一次冲锋,但是也以失败告终,并死于秦军的乱箭之下。

最后剩余的士兵因为没有主将的领导,无奈投降于白起,并也有了为后人所震惊的白起坑埋降兵的事件。

杀神白起

白起是秦国郿县人,是楚国白宫胜的后裔。

在白起青年时期,正值秦国用人之际,在秦昭王十二年的时候,秦国制定了攻打三晋独霸天下的宏伟战略,秦昭王为了能挑选出更多优秀的将领,推行军功爵制。

军功爵制有三个分配奖励的原则:1.按照斩杀敌人的首级来换算奖励,斩杀越多奖赏越大

2.爵位越高,奖赏越大3.赏罚分明,立功的人分配奖赏,没有立功的人没有奖赏反而还要被定罪。如果一个五人队伍中,一人战死了,而其余四人生还,则其余四人会被定罪,如果三人战死则剩余二人的罪名更大,而抵消罪名的唯一办法就是杀敌,杀一人可抵一人罪名,以此类推,而想要获得奖赏必须先去除自己身上的罪名才行,所以想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又独善其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又不是人人都是战神。

而这个政策的推行让平民出身的白起彻底翻身,白起一路屡战屡胜,慢慢从左庶长到国尉,大良造,再到最后的武安君。

白起的赫赫战功

白起善于用兵,也管兵有道,为当年秦昭王征战天下,一统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共担任秦国将领三十余年,在此期间攻占城池七十余座,战场杀敌近百万人,而他指导胜利的战役更是数不胜数,长平之战的胜利,伊阙之战打破韩魏联军等等。

为何坑杀降兵

在长平之战后,秦军大胜,剩余40万赵军全部投降,那么问题来了,数量如此庞大的降兵要怎么处理?

他们当时有想过几种办法:1.带他们回秦国,再听候秦昭王下落,但是这不现实。因为当时秦军虽然大胜赵军,但是己方也是损失惨重,而后援物资也已经所剩无几,所以想带着如此庞大的降兵部队回国是不现实的。

2.为什么不收降这些士兵呢,当时秦国正值扩张时期,可以说是非常需要兵力,收降这些士兵可以有效扩张自己的兵力,对于自己以后扩张领土和进攻他国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但是事实就是不能收!

由于地域文化气息浓厚,收编之后也很难管理,万一管理不好很容易被问责,而且他们中不乏有痛恨秦兵之人,万一日后兴起报复或者逃回赵国透露秦国情报,都是非常危险的存在。

3.放过他们,有人说既然不能收降,那就放过他们吧,让他们回去吧,这自然是肯定不行的,他们一旦回到赵国,就变成了赵国的精锐部队,就会拿起武器成为秦国的敌人,这是断然不行的!

最终在各种选择都不能执行的情况下,白起选择了最简单了当的方法,直接坑杀俘虏。最终,白起把名童子军放回赵国,其余全部坑杀!

这时候有人会问了,既然都杀了为什么还要放走这个人呢,不应该斩草除根吗?其实放走这几名童子军主要是为了让他们把战场的消息带回国去,让他们知道秦军在战场上凶猛的样子,也起到了震慑其他国家的作用,可谓是颇有用意的放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tw/15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