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大秦白起狂杀赵军45万医学家不

白癜风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年。

秦国虽地处偏远西北,但几代国君励精图治,当之无愧地成为战国七雄。

秦国攻打韩国上党(山西长治),上党却投降了赵国,因此韩国开始攻打赵国。

这一战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

赵国名将廉颇,深知敌我对垒,坚持严守对峙,伺机反攻。

秦国也深知廉颇老谋深算,不好对付。而那个自视甚高的赵括,确实小菜一碟。

于是,著名的“离间计”就上演了。

秦国大肆扬言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王果然中计,任命赵括代替了廉颇。

秦国战神白起闻之,大喜。

从人数而言,两军可谓势均力敌。可是赵括刚愎自用,排兵布阵进退失据。

秦军看准形势,首先把赵军截成两段,并迅速占领有利地势,对赵军形成何为压逼之势?

就这样,赵军围困断粮46天。45万赵军投降秦国,但并没有被白起所接纳,而是挖了大坑全部活埋。

当年我读到这段史实,真是脊背发冷。

自古赵国与秦国就势均力敌,所以势不两立。

上党降赵以后,其实秦国是不愿主动攻打赵国的。这就像两个大国本身就有默契而微妙的战略平衡。

赵国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赵襄王得到上党之后,地向其他诸侯国炫耀,说秦国的上党不归秦而归赵。明显是打脸秦国,三秦汉子西北狼,哪受得了这窝囊气?战神白起集全国之力供打赵国。

赵襄王敢和秦国硬扛,因为依仗名将廉颇。可是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竟然临阵换将。让纸上谈兵的赵括废了赵国的基业。

那么,长平之战,真的活埋了45万赵国降军吗?

首先是史学家提出不同的意见。

史料记载。秦国统一六国后,总人口万。

那么,长平之战时期的赵国人口应该不到万。

冷兵器时代,“战者十一”,就是说要9个人才能养活一个士兵。由此推断,赵国军力不会超过40万。而后勤补给部队应该是作战部队的三倍。

那么在长平之战,按道理讲。赵国参战部队应该不会超过20万,必然会留有其他部队加强其他方向的防守。而一线的作战部队应该不会超过10万。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明确记载,秦军两万五千人,堵住赵军退路,又派五千精骑兵,直冲分割赵军营盘。

这总共加起来3万兵力,怎么可能把40万大军打的落花流水?

其次,现在的医学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数10万量级的尸体埋于地下或沉尸于荒野,是极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鼠疫,这在黑死病的欧洲以及极寒天气的印度都有发生过。

而在长平之战后期数年内没有关于瘟疫的记载,这说明几十万军队集体战死几乎在科学上是不可能的。

那么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

无论是参战人数,还是胜利方擒敌和杀敌人数。都会被战胜方故意夸张。这是战争的惯例。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而战败方则是相反。

剧《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原来想搬救兵的不仅是赵国,秦军白起也向秦王搬救兵。秦王还亲自来到河内,征调超十五岁的壮丁作战,拦截赵国的救兵。

可见秦军的兵力也不充裕啊!

如果3万秦军包抄赵军的数字是可信的。秦军作战部队在7~10万之间。

那么赵军的总兵力也不会超过10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sh/14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