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民俗最后的补锅匠
史耀增,年2月生于合阳县和阳村。供职于合阳县文化馆。大专学历,副研究馆员职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著有《走进古莘》、《合阳风情》;编著有《黄河岸上的明珠--洽川》、《农村常用文写作》;合著有《永恒的风采-陕西民间良风美俗撷英》、《合阳面花》(湖南版);主编《合阳风物传说》、《合阳面花》(北京版)年被命名为“陕西省优秀民间文学家”;年被评为“陕西省群众文化先进工作者”;年被评为“陕西省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文艺志书集成优秀编审。所著《合阳风情》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学术著作奖优秀奖”。
“箍——漏嗨——锅哟——”,每当听到这悠长的带有浓厚河北口音的吆喝声在巷道上空响起,我与小伙伴们便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欢呼着,雀跃着,从家门中冲出来,围到一起看热闹。尽管已有数十年没有看到补锅匠了,而儿时的印象依然在眼前鲜活着。
乡间人习惯把补锅叫“箍漏锅”,从事这门手艺的人则被称为“箍漏锅的”,其实我倒觉得这种口语化的称呼准确生动。在合阳这块地方,本地人没人能看上这门手艺,干这一行的大多是河北人,远离家乡,四处漂泊,初来乍到,就在破庙、祠堂里栖身,时间一长,认识的人多了,便在某个村里扎下根来,打两眼窑洞住下,靠手艺挣几个钱过活。好在这种手艺并不复杂,应备的工具种类也不多,只要肯下苦,耐得住烟薰火燎就行。再说旧日农村人哪一家没有大小几口锅,同时也觉得补锅的花费要比买一口新锅少得多,乐于接受,所以巷道里隔三差五地便可以听到“箍漏锅”的吆喝声。
箍漏锅的在巷道里选一处较为宽敞的地方摆开摊子,年龄大的把式支风箱、生炉子,年轻的徒弟则手拿一把铁钳或小铲到巷道里大声吆喝,招徕顾主,返回时可能肩上还会扛一口待补的大锅。补锅前徒弟先用小铁铲清理掉锅上裂缝或漏洞周围的锅墨或铁锈,把式则把坩埚放在炉子上加热,熔化盛在坩埚里的小生铁块。徒弟在地上把浇上水的骡马粪(俗称“高脚粪”)捣匀,装在一个约摸15厘米长,口径五、六厘米的小布袋里递给师傅。师傅用钳子夹住一个用坩土做成的小勺,从坩埚里舀出一点熔化的生铁汁倒在小口袋中高脚粪的上端,快速对准锅底的漏洞,使劲按紧,另一只手则用破布团蘸上湿沙从锅里面按紧,待稍稍冷却的生铁汁粘在锅底,取掉布袋,再用小铲之类的工具加以刮磨,使之平整,一个漏洞便补住了。有时是铁锅裂了缝,便要用钯子固定。钉钯子先要钻孔,箍漏锅的有一柄中间弯成“[”形的自制铁钻,下端加上锋钢的部位磨尖。钻孔时左手握住上端,右手掘住“[”形处转动。箍漏锅的说,钻孔一定要慢,不敢心急,否则会把锅钻破。如果是锅底掉了,就要换锅底。这是一种大活。箍漏锅的备有从炉垣(旧日的铸造作坊)里买来的锅底,按锅破损部位的大小,用小锤敲掉多余部分,先用几个钯子固定住,再用生铁汁依次将缝子补严,新锅底便换好了。
忙了半天,到吃晌午饭的时候了。箍漏锅的取过一个小盆,从布袋里倒出一点面粉,只几下便将面和好,用一根小擀杖在一块小小的案板上擀开,缠在擀杖上,扯开下到锅里,叫做“牛舌头”。捞出来什么调料也不放,狼吞虎咽般倒进肚里,抹一把嘴继续干活。我一直没弄明白,吃这种淡而无味的面条,是他们的饮食习惯,还是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艰苦生活条件所致,抑或两种因素兼而有之?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在坊镇西街村定居的补锅匠李虎生,他憨厚地笑笑说,“哪达有条件叫你细细的吃!”
虎生长得像他的名字一样,墩墩实实的个子,胳膊粗壮有力,说话直爽。他生于年,初中毕业后便跟上父亲李荣科学补锅,是弟兄四人中唯一继承这门手艺的传人。他的老家在河北省武安县崇义镇南西庄村。武安是全国闻名的“补锅之乡”,与河南孟津的“铁匠之乡”、陕西蓝田的“厨师之乡”一样,武安的补锅匠遍布北方各省,尤以秦晋两省为多。大约在近百年前,虎生的祖父来到合阳,在县城落业,父辈弟兄五人都跟上父亲学会了补锅手艺,后来在县城南街、西街各自经营,唯有虎生的父亲李荣科(排行老四)在县城东边二十里号称“合阳首镇”的坊镇西街落了户,娶妻生子,成了地道的坊镇人。李师傅为人热情,手艺又精,坊镇周围各村的人没人不认识他,一提到“箍漏锅的李师”,都说“那是个好人”。老人生于年,今年如在,已经91岁了。
我与虎生说到补锅,他说:“社会先进了,家家都用上了电磁炉、电饭锅,铁锅就是蒸个馍。人们的观念也变了,锅漏了就扔掉,另买个新的。只有那种大汤锅,还有人送来让我补。因为买一口新的四百多元,叫我补,最多花不了一百元,还是划算些。”我问,你现在还转乡不?他笑笑说,“有时也骑上自行车,带上补锅工具转转乡,因为合阳东乡从坊镇到马家庄,还有徐水沟北的百良、同家庄,方圆几十里,如今就剩我一个人干这行当了!”我问一天能收入多少,他说七八十块吧。我知道,按时下的行情,这只不过是一个当小工的农村妇女一天的工价,而人家还有人管三顿饭,再发一包烟,哪怕是廉价的“窄板猴”!
虎生弟兄四人,就他这个老三会补锅手艺。他一儿一女,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新疆地质队工作,是决然不会继承这门手艺了。那么,李虎生大约就成了合阳东乡最后的补锅匠!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合阳文学》投稿邮箱:
qq.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白癜风感恩回馈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qs/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