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武安美食你吃过几种
一、武安拽面
二、沙洺炒面
这里说的炒面是指炒面条,这炒面条很费工夫,家里不常吃,饭店有。沙洺炒面在城里很有名气。炒面的原料主要是拉面,饭店的大师傅都会做拉面,手艺高超,三把两把就拉好了,然后放如滚水里煮,煮好后捞出放在凉水里。然后往炒锅里放入油,油热后放入葱、姜、蒜以及肉丝或鸡蛋、豆芽、蒜苔、洋白菜等,辅之于味精、酱油、鲜清汤等作料爆炒,炒到一定程度,把煮熟的拉面放进去,再翻炒一会儿就好了。吃的时候,要配以大蒜,油炸的小红辣椒、醋。那大蒜和又香又辣又脆的红辣椒很有刺激性,那种香辣或说是热辣,准让人吃得满头大汗,吃完后千万别忘了喝碗免费的面汤顺顺。此面主要特点是香、辣、热、软。
三、小米粥
武安是谷子的发源地,中国小米之乡。武安人的习惯,是早晚两顿吃粥,春夏秋冬,几无更改。武安管粥不叫“粥”,叫“饭”,吃粥叫“喝饭”,“喝饭”就是吃粥。粥的主要原料是小米,煮制方法比较简单:一锅水烧至将开未开时,米下锅,大火熬半到一个钟头,米熬开了花,熬出了油,呈糊状,飘出淡淡米香,就可出锅食用。煮小米粥常常加入各种辅料,如菜叶、豆类、花生、红薯、蔓菁、南瓜、胡萝卜等,高级的还有红枣、莲子、桂圆等,煮出的粥自然各具特色,美不胜收。煮小米粥的技艺,关键是要有时间、有耐心,慢慢地熬。有一点需特别注意:煮小米粥的时候既要保持沸腾程度,又千万不能“於锅”。“於锅”不仅损失米粥,重要的是扔了“米油”,失去营养成分。武安人对于小米粥,却是“一往情深”——条件再好,都还会喝着它、想着它——只要你是武安人!
四、豆沫
豆沫不是用豆类面儿做的,而是用新小米面做成的,早晨,小摊上都是喝豆沫的人。水开以后,把小米面放入锅中(面已经用水调和好了),一边倒一边搅拌,完毕,再放入些煮好的花生米,五香面、豆腐条,菠菜叶儿等煮一会儿,最后撒些芝麻盐就做好了。之所以叫豆沫,与放入的花生豆有关。豆沫稍咸,有五香味,尤其小茴香味。小米味儿,细腻滑润,是很好的早餐。
五、驴肉卷饼
武安自古就有吃驴肉的传统,驴肉色红,肉质鲜嫩,柔软细腻,含脂肪少,现在通乐村的驴肉最多。一到傍晚,街头巷尾都有卖熟咸驴肉的。卖肉的同时,还出售驴肉卷饼,驴肉放在桶里,案板上有少量切碎的驴肉。另一边案板上做着薄饼,做好后就放在平底锅上烙。不一会儿一张香喷喷的小饼就烙好了,小薄饼上放些切成薄片状的驴肉,再放点葱,春天夏天放绿油油的小葱,秋天冬天放大葱(不能象驴肉火烧一样放青辣椒,那样不地道。放葱丝醇厚香美,开胃解馋,使驴肉更香,同时也解了肉腥)。然后就开始卷,卷好后拿一张纸一包就可以吃了。饼香加肉香,绵软上口,香而不腻,回味无穷,解谗解饿。比市场上所谓的驴肉火烧更好吃(用火烧夹的当然不及用刚烙好的外焦里嫩的油饼卷起来好吃).
六、锅盔夹肉
凉水和面,和面时放猪油,和成死面。和好面以后,再做成长烧饼,把做好的烧饼放在平底锅上烙,烙完后再放在石子儿上烤,石子下面有火。烤熟后从中间开个口,把切好的熏肉,包括猪头肉和猪下水,夹到烧饼里,就做成了一个锅盔。锅盔味道又香又脆,里面的熏肉香美无比,油而不腻。非常解谗。武安锅盔和是陕西人特别是关中人的锅盔不太一样,千万别混在一起。
七、炸三角
因为很费事,又不好做,所以每家每户不常吃,想吃就去麻糖铺去买。形状为三角形,用大响边儿水或半滚半不滚的水和面,用木棍搅拌,这样的水和面,炸好后,炸三角的表面会起很多的泡泡,酥脆酥脆的,又酥又脆又香,很好吃的。馅主要是韭菜、鸡蛋、粉条,绿豆芽,也可以放点豆腐或虾皮,辅助盐、味精、五香面儿,香油等调料。把面放在案板上揉匀,切成剂子,擀成圆片,皮儿比烫面饺的要大,要厚。把圆片儿从中间切成两个半圆,然后在直径边处沾水,顺直径折叠,压死直角边儿,然后用手撑开,做成一个圆锥形的面兜儿,放入调好的馅儿,然后再沾水把把圆边捏合好,就做成了。这炸三角外表金黄,而且有脆生生的泡泡,吃起来外焦里嫩,又香又鲜。
八、熏鸡蛋
选择个头匀称,新鲜的鸡蛋,用清水煮熟,捞出后放入冷水中,然后砸碎蛋皮,再放入配有茴香、大料、花椒、盐等佐料的原汤中稍煮,火候要适中。煮好后捞出,待原汤晾凉后,把鸡蛋放如汤中浸泡半天,让佐料香味儿浸入蛋内。泡好后去皮,晾干,再上熏盆熏烤,盆内有带方格的篦子,一个格放一个鸡蛋,点燃锯末开始熏,要用文火,一边熏,一边翻动。熏好后,用棉球沾上小磨香油擦拭。这样,熏鸡蛋味道香醇,色泽光亮。熏鸡蛋色香味俱全,表面微皱,颜色发紫,蛋清柔韧,蛋黄发干,越嚼越香,胜似板栗。那股特殊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软饼(面余的)
软饼在武安有的地方叫做面余的。是非常简单家常的一款面食主食,最适合早餐或者晚餐,懒人的果腹自食。鸡蛋,面粉,少许葱花,就可以饱餐一顿,而且营养也不错。
九、荞麦灌肠
荞麦灌肠武安自古有之,河渠村的灌肠最有名。用荞麦面和面,和成稀糊状,然后在笼屉上铺上布,把稀荞麦面放在一个特制的坨子里蒸,蒸好后切成宽约3厘米,长约5厘米的带棱的薄片儿,放在平底锅上煎(煲),锅底先放些油,以前放驴油,有“驴油煲(煎)灌肠”的说法,现在主要是用花生油,棉籽油,煎锅周围放一铁圈,煎好的就夹到铁圈上。吃灌肠时必须沾蒜沫儿,没有蒜沫儿不出味儿。还有一种凉调灌肠,把蒸好的面切成小三角儿,放入蒜沫儿和韭花,调调就可以吃了,这种凉调灌肠现在已经没有了。煎灌肠街头小摊随处可见。其口味香软,口感极佳,是武安地道小吃。
十、武安烩菜
武安自古有之,是家常菜,大众菜,也是宾馆饭店宴请宾客时必须上的一道菜。每家每户吃大米饭时常吃。有“大米饭,猪肉菜,山药粉皮配海带,再来点好白菜”的说法。烩菜因季节的变化,里面的菜也变化,常用的原料有:熟肉片儿(红烧肉片和酥肉),烧肉:(将五花肉,尽量是肥肉,用香料煮好后晾凉,在肉皮上涂蜂蜜(为给肉皮上色更好看)再入油锅炸好,烩菜时切成片)长山药或土豆,白菜,芸豆角、蒜苔、青莴笋、冬瓜、海带、肉丸子、炸豆腐、粉丸子、洋白菜、蒜苗、茄子、西红柿等。先往锅里倒入油,然后把各种蔬菜放入锅里翻炒,倒入清汤,再放入熟肉片儿,烧土豆,油炸豆腐,海带等炖约半小时。开锅后放入肉丸子,粉丸子,味精、盐、香油等就做好了。上讲究的烩菜长山药或土豆必须过油。饭店的烩菜一般在喝完酒吃饭的时候上,大大的一盆儿,上面还有八九个虎皮鸡蛋(先将鸡蛋用香料煮熟,剥皮,在鸡蛋上涂芡再过油炸,形似虎皮)。特点:多味混合,营养丰富,肥而不腻,咸鲜适口,可谓一绝。
武安合碗
武安合碗在农村办喜事的酒席上经常出现,也是武安各地酒席上必不可少的菜。武安合碗以猪肉为主要原材料,都是事先做好最后上笼蒸,上桌时用将做好的菜装到碗里。主要有烧肉、白片、腐乳肘子、酥肉等几种。其中烧肉、白片在上笼蒸的时候,先放肉再放豆腐、粉丸子、肉丸子,蒸好上桌时再扣到另外一个碗里,又叫做扣碗。
大家都在看
武安亚兴亚老凤祥招聘启示——等的就是你!
赖胖子肉蟹煲强势登陆“武安”!
安个家!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滑雪季来喽!邯郸人可以免费到邢台天河山滑雪了!嗨玩儿一整天
买了房还没装修的武安人赚大了!有人帮你垫付装修款了
出乎意料!每晚陪睡的不一定是爱人,竟然还有他?
本平台承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ny/1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