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闻风丧胆的秦国杀神白起为何会选择
长平之战,白起在他的“战神”之路上又向前走了一步,只不过走错了方向。这一次,他杀了赵军45万人,其中的40万人,是投降之后被杀死的,在正常情况下,既然投降,放弃抵抗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活命,而白起却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杀死了赵国40万降兵。这件事儿是白起一生最大的罪恶,他已经不是战神了,简直是“杀神”,很快,他获得了上天的惩罚。
(白起)
长平之战后,秦国恢复三年之后,又围邯郸,战争的结果我们说过了,因为信陵君窃符带了8万生力军赶来,秦军大败,仅投降的秦军就达到2万,这是商鞅变法以来,秦军空前的失败。在这次战役的过程中,秦军本来是有机会进行变化的,可是,以往战无不胜的“战神”白起不听话了。
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疾,不肯行;乃以王代王陵。
正月,王陵进攻邯郸,几次失利,秦王便征发更多的兵丁去支援王陵(在秦王眼里,他这次要打的是灭国之战,邯郸是赵国的首都啊);王陵损失了五校,仍不能胜。这时武安君白起病愈,秦王想派他去替代王陵。白起却说:“邯郸实在是不容易攻下的,而且诸侯救兵一天便可到达。那些国家对秦国的怨恨已经积蓄很久了。秦国虽然在长平一战大获全胜,但自己士兵也死亡过半,国内空虚,再长途跋涉去远攻别人的国都,这时如果赵国在内抵抗,各国在外围进攻,秦军必然大败。”秦王见亲自下命令不行,又让应侯范睢去劝说白起。白起始终以病坚决推辞,不肯前去,于是秦王只得派王去代替王陵。
(坑杀赵军)
一个国王,自己的大将不听话了,这显然是让秦王气得不行,但也无可奈何,白起的战功太多了,暂时忍了。问题是,当邯郸之战屡次失利之后,白起又来讲风凉话了:
王久围邯郸不拔,诸侯来救,战数不利。武安君闻之曰:“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称病笃,不肯起。
秦军围困邯郸很长时间,不能攻克,与各国救兵几次作战,也均失利。武安君白起听说后说:“大王不听我的建议,现在怎么办?”秦王听到此话,恼羞成怒,强令武安君前去统兵,白起又称病重,不肯起身。你不是行吗,这仗你去打!秦王怒了。白起无奈,只好声称自己的病更加沉重了,白起的意思很简单,还是不愿意去。这次秦王真的怒了……
十月,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武安君病,未行,诸侯攻王,数却,使者日至,王乃使人遣武安君,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王与应侯群臣谋曰:“白起之迁,意尚怏怏有馀言。”王乃使使者赐之剑,武安君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影视剧里自杀前的白起)
十月,秦王免除白起官爵,贬为士兵(一贬到底),把他迁到阴密。十二月,秦王调动更多士兵驻扎在汾城旁。被贬为士兵的白起因病,未能出征。各国援军向王进攻,王几次败退,告急使者往返于秦国,秦王羞恼,于是派人驱赶白起,不让他再滞留在咸阳城中。白起起身出了咸阳西门十里,到达杜邮。秦王又与应侯范睢等群臣议论说:“白起迁走时,怏怏不服,还有别的怨言。”秦王便派使者前去赐给他宝剑示意自裁,白起于是自杀。秦国人可怜他,城乡都祭祀他的灵位(纪念他的战功,但赵国人呢?各国人各国人的立场)。
白起自杀时认为自己该死,在长平杀降时,已经该死了,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长平之战犯下的罪恶。而我们现在说,其实,白起之所以不愿意再去攻打赵国,或者真是病重,或者是因为跟范雎不和闹意见,或者是他意识到了如果他去统兵攻赵,必然引起赵国举国上下的反抗(因为长平之战白起成了赵国公敌),总之不论如何,一代名将,或者说,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在无限的悔恨中死掉了。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ly/1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