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原创中国人从哪里来
一、远古的中国人灭绝了吗?
国际人类学家前些年提出过一种观点:认为全世界的现代人(又称智人Homosapiens)仅仅是在大约7万年前从非洲走出。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华莱士和威尔逊在年分别带领两个实验室通过检测细胞线粒体内的遗传物质DNA得出结论,现代人祖先可追溯到大约15万年前非洲的一个女人“夏娃”,“夏娃”的后裔由非洲大陆向世界其他各洲迁移,逐渐分布到全世界。至于其他各洲的原始土著则没有留下后代,有一些科学家推断他们被冰川严寒全部自然消灭,也有一些科学家推断他们全被夏娃的后裔征服并取代(也就是消灭了!)。关于夏娃的后裔来到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5-6万年前,他们来到中国定居下来,生息繁衍,并取代了原来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原始人类。
因为这种观点据说具有基因方面的强有力证据,所以一度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承认。但是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学者们却怀疑这个观点。中国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们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现代中国人与远古以来一直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类无关。中国专家最主要的证据是,在中国目前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很多,而且构成完整的发展链条,从多万年前的巫山人、湖北建始人、多万年前的元谋人,到80-万年前的蓝田人、40-50万年前的北京人、35万年前的南京人、30万年前的和县人、十几万年前的长阳智人,直到2万年前后的山顶洞人等古人类遗迹,化石证据几乎没有间断过,从原始人类到现代人类的演化进展是连续的。尤其是山顶洞人离现在时间相当接近,已经属于“智人”的范畴。因此,中国人具备自己的完整演化系列,并非是彻彻底底的“非洲人”的后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们的观点被看作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被认为是与现代科学背道而驰的。
二、最新的基因检测证明远古人类的基因得到了延续
但是,真相往往并不那么简单,历史的发展也从来不是单维的。最新的科学发现似乎更多地支持中国学者的观点,中国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一脉相承的看法得到了越来越多强有力的证据。
年,科学家们通过大范围的基因检测证明了新的发现:大约5万年前,已经灭绝了的人类表亲尼安德特人曾经与现今亚洲人和欧洲人的祖先通婚。不仅如此,尼安德特人还曾与亚洲人的先祖发生过第二次的“亲密接触”,为亚洲人注入了更多的尼安德特人DNA。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中国、日本还有其他东亚国家的人比欧洲人多拥有20%的尼安德特人DNA。除了尼安德特人之外,亚太地区的现代人还与另一个远东地区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发生过过通婚。在这一地区的某些民族当中,丹尼索瓦人DNA所占比重约为3%至5%。研究者对汉族、苗族、夏尔巴人、韩国人等全球个现代人族群的共计套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与对比,发现这个族群无一例外地同时拥有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的基因——显然,他们的祖先与这两种古人类之间都出现过杂交。
这个基因组的对比研究,否定了源于非洲的现代人类与其他人类种群之间不存在交流的传统观点,出自非洲的现代人完全取代了非洲以外地区的早期群体的观点被推翻了。
《自然》杂志年7月3日刊登了题为《类似丹尼索瓦人DNA的基因渗入导致藏人高原适应性》(AttitudeadaptationinTibetanCausedbyintrogressionofDenisovan-likeDNA)的论文,作者分别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国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不同研究机构。论文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现代人的祖先曾与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古人类之间有过基因交流。此次在藏族人中发现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片段,揭示了现代人对极端环境的快速适应,很可能得益于与已经适应了那些环境的其他古人类之间的基因交流。这一机制的发现,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很多类似的快速进化事件。
这些证据强有力地证明,现代中国人与远古以来一直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类是一脉相承的。
三、中国人可能就是起源于中国
基因学说认为,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理由是非洲的人类基因具有特别多样性。非洲内部人类的基因之间的差异要大于非洲人与其他大洲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性。研究表明,现代非洲人之间的DNA差异比一个现代非洲人与其他洲人之间的差异性要大。如果非洲人与其他洲的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性是1%的话,非洲人之间的基因差异性则是6%。这被看作是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强有力证据。
但是,非洲人类之间的基因巨大差异性未必一定支持人类的非洲起源说,也可以推论说非洲人本身就是不断从外部迁入的结果。在原始人类的发展历史上,由于人类的生存能力较弱,环境因素往往是决定因素。非洲本身是一个炎热而干旱的洲,环境相对于其他洲来说是很恶劣的,所以并不是非常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在其他大陆出现漫长严酷的冰川时代,原始人类难以生存的时候,非洲反而可能帮助人类渡过最艰苦的时光。因此,非洲也可能是人类的避难所,而不是发源地,在不同时期偶然进入非洲的人类基因得以保存,从而显现出广泛的多样性。从常理上说,假设亚欧大陆上的远古人类在遭遇冰川时代的时候,完全在原地等待灭亡,而不是到处迁移寻找安身之地的说法明显是不合理,是违反人之常情的。当然,人类走出非洲的说法应该也是成立的。因为非洲与其他大陆,尤其是与亚欧大陆之间的人类迁移一直都是频繁发生的。人类完全可能是冰川时代更多地进入非洲,在冰川时代过去之后又从非洲走出。这样的过程应该是反复多次发生的。我们还应该意识到,与非洲相比,亚洲的南部地区,如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地区和中国的西南、华南地区,同样是不会遭受冰川袭击的,而且与非洲相比,这里的生存条件更加优越。远古的人类,为什么不可以在这一地区安然渡过冰川时代呢?
年,一支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领衔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包括来自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北京大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道县文物管理局、西班牙国家人类演化中心、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等多家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在湖南省道县的福岩洞内发现了47枚人类牙齿化石,并测定其年代在8万年前至12万年前之间。令人惊诧的是,这些牙齿已完全具备现代人类的形态特征!年10月15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
根据目前的化石证据,在欧洲发现现代类型的人类最早在4万年左右,在西亚地区发现的现代类型人类距今5万年左右。因此,现代类型的人类在中国大陆在东亚的出现,比在欧洲和西亚都要早3万年至7万年左右,而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则尚无相应数据。这意味着,此次发现的“道县人”,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现代人。中国人可能不是从西方迁来,西方的人类反倒存在很大可能是从中国迁出的。当然,我们也要承认,不同人种之间的通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中国人身上的基因不可能是单一来源的,基因检测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人的基因也是多种来源不断汇合的结果。因此,当代的中国人很有可能是本地起源,多方汇合的结果。
四、中国文明的悠久起源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特别适应自己所生存的环境,所以文明发生的历史也特别悠久。在中国这块大地上,虽然也曾不断遭受冰川的冲击,但是在华南与长江流域的交界区域,却存在着古代人类生活的良好生活条件,足以躲避冰川的侵袭,保存远古人类的基因及其发展记忆,同时也具有早期文明发展的得天独厚优势。直到不久以前,人们还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出现于距今1.2万年前后的日本绳文时代草创期。然而,9年,中美考古学家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进行考察,并根据碳-14样本测算的结果,确定该遗址出土陶器的年代最早达到距今2万年。这项考古发现入选年美国评选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中美联合考古队还在江西万载仙人洞第三期(距今约1—10年)地层中,发现人工栽培水稻的植硅石,这将中国的稻作文明起源时间大大提前。钱塘江支流浦江上游的上山遗址(距今-年)也发现原始栽培稻的痕迹。一些学者根据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北武安磁山、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址中遗存工具的形制比较先进,粮食作物的发掘量也较大,推测这些遗存属于比较发达农业阶段的遗存。
农业生产是立足于一定农地之上的,一定的农业生产,必定具有一定的农地制度安排。而这就预示着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神农氏来自南方,炎帝的陵墓也在湖南。近年的考古中,在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遗址不仅发现了跟今约千年的稻谷,还发现了距今约6、7千年的稻田遗址。根据彭头山遗址生活单位的人口信息,有学者认为彭头山文化在距今—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早段,就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年左右的澧县八十垱遗址,除了发现稻谷和大米之外,还发现有木耒、木铲和骨铲等农具以及木杵等加工工具,这不但与《周易·系辞》上所说的:“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的传说记载完全吻合,而且与战国中期《尸子》说“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的记载相对照,正可以说明中国南方古代文明的久远。根据中国考古学界的把发现的考古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二重证据法,可以充分地证明中国大地上的文明悠久,而且这块土地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关系密切,相互依存,血脉相连。
总而言之,诸多不同来源文献与考古材料,及基因检测都充分证明了,多少万年以来,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就一直生活在这块土地之上,依靠这块土地所提供的资源生活,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这块土地。我们的血脉深深融入脚下的这块土地,与这块土地命运相连。这块土地属于我们,我们也属于这块土地。这块土地养育了中国人民与中国灿烂悠久的文明,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料,中国人民也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保卫它。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将伴随着这块土地共同发展,直到永远。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转自“博行分享会”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昆明治疗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jji/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