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九龙庙沟里的九爷传说

传奇神龙—九爷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曾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历代皇帝无不自诩为“真龙天子”。对龙王的祭祀,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干旱少雨的地方,极为普遍。但是,将一个人作为龙来祭祀,并被御封为“护国灵侯”,而且一个县约占三分之一以上的村庄都建有祭祀这个人的庙宇,沙河市在全国独一无二。

在沙河市太行山深山区,有一处集自然奇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九龙庙沟。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六月十三,人们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祀九龙庙主神——一个名叫杨九思的举人。

杨九思,元朝延祐年间陕西汉中府南郑县小吕村上京赶考的举子,途经沙河县,倡孝道、惩恶妇,化身成龙,从而,演绎出一个传奇的神话故事。

化身成龙惩恶妇

相传,元朝祐年间,陕西汉中府小侣村举子杨九思,进京赶考。有一天,行至邯郸地界,正值仲夏,唇干舌燥,口渴难忍,来到村边的一棵大树下歇息。这时,只见有一个老妇,白发苍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担着一副水桶蹒跚而来。杨九思走向前去,请求一口水解渴。老妇看四下无人,撩开蒙在水桶上的白布,从水桶中舀出一瓢水,递给杨九思。杨九思喝完这瓢水,顿觉神清气爽,奇怪地问道:“您担水怎么还用布蒙着呢?”老妇长叹一口气,说道:“唉,我的命苦啊。”

原来,老妇早年丧夫,只有一个儿子。她靠给人缝补浆洗等,维持生活。好不容易将儿子养大,又东挪西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给儿子娶妻成家。没想到,这位儿媳妇竟然是个刁妇,对婆婆不但冷言相对,而且恶意刁难。嫌婆婆不能干活,常常吆喝如奴仆,饭食似猪狗,稍不顺心,就对老人连打带骂。儿子是个窝囊废,惹不起媳妇,对母亲也没有一个好脸。并且规定,婆婆在外面不许和外人说话。老妇今天已然犯了错,说完,担水匆匆而去。

杨九思听罢,长叹一声:世上竟有这等不孝儿女,我若能化作青龙,一定要先抓了这对不孝的狗男女。

杨九思喝了水,解了渴,继续前行。当来到沙河县褡裢店村南时,忽然乌云骤起,狂风大作,天空中一声炸雷,杨九思“哎呀”一声倒地身亡。在电闪雷鸣之中,只见一条青龙腾空而起,呼啸着向南而去。不一会儿,青龙抓着一对恶夫妇乘云驾雾向西而去。青龙抓着这对不孝夫妇一路西行,鲜血不停地从他们身上流下来。于是,从褡裢店村南西行,经南掌村南,永年邓上村北,到杏花庄村西九龙庙沟一带的黄土地上,呈现出一条十几丈宽的红土断层。至今,当地百姓还称之为“红土路沟”。

雨后,人们都传说这对不孝夫妇被龙抓走了。人们又在沙河县安河村西的赫山上,发现了他们的尸体。这是苍天有眼,对不孝之人的惩罚。

安身赫山显神灵

为纪念这位侠肝义胆,化龙除恶的举子,人们捐资在褡裢店村南杨九思化身成龙的地方,为杨九思修坟建庙。在赫山发现不孝夫妇尸体的地方修了一座“野血庙”。

就在野血庙建好不久,一场山洪将野血庙冲到山沟中。当人们再次准备好建庙材料时,一场大雨又将建筑材料冲进山沟。如此三番,人们才明白,沟底才是神龙安居之所。于是,人们将庙建在了沟底,人们到此祈福、禳灾、求雨,无不应验。由于杨九思名带“九”字,人们尊其为“九爷”,其庙也称之为“九龙庙”,沟也被称之为九龙庙沟。

据九龙庙沟现存明万历四十年“重修赫山九龙神祠碑记”残碑记载:“文林郎知沙河县事□□□□沙邑西偏皆山也由度口而西南纡回山林间□□□□转自九天而上入九地之下路如羊肠绝径盘□□□□视天如匹练前驱鼓吹山谷相应路尽处两山□□□□龙之庙奠乎其中前殿三楹旁殿三楹殿之后龙□□□□泉水涓滴不绝又有洞南出正黝而深以泄龙潭□□□□所宅也神生于大元延礻右年间兴云布雨润泽□□□□水于潭辄获甘澍故老相传神曾击死逆妇□□□□血庙焉又云庙原在石巅一夜雷雨大作将庙材□□□□朝正统五年奉……”。清道光知县鲁杰所著《沙河县志》记载:“西山九龙大王庙最为灵应,凡祈雨者先至渡口龙王行宫省牲。余辛岁因旱前往祈祷,正值省牲时,忽而大雨如注。至癸岁又以旱祈雨,行香时忽洒微雨,旋亦普得甘霖。曾致匾额以答神庥。”均印证了神龙抓恶妇至赫山,人们建野血庙,官府祈雨显灵的故事。

官祭祷雨御封侯

九龙庙建好后,往往“祷雨辄应”,为彰德府、顺德府、广平府及沙河县、武安县等府县祈雨圣地。明、清两朝均有皇帝赐金匾,拨专款进行祭祀。九龙庙里仍留存着明成化三年敕封“护国灵侯”匾额。石刻匾额残块,一块有“成化、敕封”字样,一块正面有“国灵侯”、反面有“护国灵”字样。该处还有明万历四十年碑记,上有“神生于大元延礻右年间兴云布雨润泽□□□□……正统五年奉……□敕封郡牧伯每于五月朔日致祭睹其形胜登其□□□□……”。

在距九龙庙五里之遥,渡口到九龙庙的路上,有一座桃花庵,现存清康熙四十二年六月十三立的石碑一通,记载了“五月初一乃赫山九龙大王御祭之期,□□县印官必亲谒其祠释奠,其时天气炎暑,县印官往往憩息于此,此回马岭所由名也。至六月十三则又□神龙寿诞之辰,进香者日以万计,附近善信即于其地,以为施茶之所……”。

明万历版《沙河县志》记载:“九龙庙,县西渡口赫山下,有潭,相传龙潜于此。祷雨辄应。每年五月朔,本府致祭”。明万历版、清康熙版、清乾隆版、民国版《沙河县志》均记载:“九龙庙一祭银二两五钱”。清乾隆版《沙河县志》记载:“九龙庙,在赫山,岁五月朔本府诣祭”。“沙邑赫山龙王屡著灵显,祷雨辄应者,圣特发帑金五十两,遣侍卫某至沙河缮新庙貌,以答庥嘉,以彰宠锡,此乾隆癸亥春中事也。”

九龙庙现存清光绪年间武安县(当时属河南彰德府管辖)知县的半幅木制对联,“敝邑苦十年九旱尚祈神佑屡赐甘霖河南彰德府知武安县事上海张坚拜撰”。

据《邢台县志》记载,明万历邢台知府张延廷作《九龙庙记》:“赫山九龙神庙则其大者也,予异之。且云往有功令每祭以岁之六月六日,赵魏三郡侯实主之近,以沙邑供应惟艰,二郡皆不至。独吾守若令往耳,又比来或止以邑令代之矣。予又异之,自惟诸侯祭其境内山川,何广武天雄二郡偕往,且龙神于水,何至为赫山主耶。会郡苦旱已久,予甫至,即率僚躬祷遍诸神祗,卒不应。乡民数十辈泣告予曰,旱既太甚,无可为矣。山有九龙,远在百里,往祷多应。命经历往,比抵山十余里,忽油然云作,须臾而雨。明年夏五月旱益甚,命照磨徒步以往,将至山,辄洒然一雨,若速应焉。此入夜雨大注,次日复雨,又三日复雨,遂获有秋。于是,郡中亦建九龙神庙,然则龙之为灵昭昭也。”

清道光年间沙河县知县鲁杰在赴九龙庙沟祈雨途中,曾作诗一首《赴赫山九龙大王庙祈雨途中口占》:

侧闻圣主祷桑林,守土何人不望霖?

百里龙潭亲奠祝,千寻鸟道强登临。

微臣哪有回天力,上帝岂无爱物心。

愿得乘时膏泽遍,归途甘受雨淋淋。

以上记载,均说明在明、清时期,九龙庙已是御祭神庙,更是官府官祭圣地。

奉旨上香代御祭

武安市大同镇贾里店、张里店、石里店、王里店四村,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至五月初一都要举行隆重的抬九爷民俗祭祀活动。俗有“四村一社”、“一会俩月”、“一会俩县”之说。

相传,明成化年间宪宗皇帝敕封沙河县九龙神为“护国灵侯”后,亲自到沙河县九龙庙沟御祭上香。后因路途遥远,遂委派告老还乡的朝廷重臣--武安县贾里店村李大汉组织贾里店四村代为御祭。钦定农历四月二十八至五月初一为皇会,并赐斗金斗银。到上世纪“文革”前,贾里店九龙庙一直保存有清顺治八年皇帝御赐圣旨、杏黄令旗各一。现存圣旨、令旗,是根据当年见过圣旨、令旗的部分老人回忆,年重新制作的复制品。

古时皇会时,成百上千的信众赤脚徒步抬着九龙神驾、社首还要头上顶着一个碗,前往九龙庙沟,代御祭上香。路途遥远,天气炎热,但人们十分虔诚。沿途所经村庄都要设有香案,希望九爷--九龙神能给个好年景。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农业生产不再单纯依靠雨水浇灌,洪涝灾害也很少发生,但人们对九爷的信仰、崇拜却丝毫没有减退。除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断几年外,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四里店各村组织九龙神驾巡游贾、张、石、王四村。各村村口设有香案,立赫山大王九龙爷神位,沿街挂彩布,遇庙稳驾,各社火班表演10至20分钟。早六点,从贾里店九龙庙迎九龙神驾沿北洺河至王里店村九龙坛。八点以前,各村社火班集合王里店。八点到十点,九龙神驾巡游王里店。十点到十二点,九龙神驾巡游石里店。中午,稳驾于张里店九龙庙,参加人员各自回家吃饭。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半,九龙神驾巡游张里店。四点半到六点半,九龙神驾巡游贾里店。六点半,九龙神驾回到贾里店九龙庙前,各社火班分列两排,声势激烈,敲打大鼓、大铙、二镲,鸣炮、跑驾入庙、安神。

农历四月二十九日(如遇大尽为四月三十日)下午三点,四里店各村各社火班、秧歌队、善男信女齐聚沙河县全呼村山九龙庙。三点半,四个里店总社首、贾里店社首贾起明手持令旗,身背黄布香包,前导指挥,迎驾、入庙、安神(迎贾里店九龙神驾,安神于全呼九龙庙供桌正中)、上供,社火班、秧歌队表演30分钟。全呼九龙庙备有绿豆汤,供信众饮用解暑。四点,神龙起驾,巡游全呼村。在全呼村,九龙神驾稳驾三次:一是村委会门前,村民代表上供,社火班表演20分钟;二是村东岳奶奶坟前,上坟祭奠,社火班表演,约20分钟;三是村中老爷庙、三教堂前,里店社首进庙上香,全呼会首陪同,社火班表演20分钟。巡游完毕,全体启程前往九龙庙沟。当天晚上,人们彻夜不眠,鞭炮不断。

等到农历五月初一零点,四里店总社首、贾里店社首开始在九爷神像前上头柱香,依次张、石、王里店社首上香。上香完毕,开始上供。上供时,贾里店社首将各种供品放在条盘上,用头顶着,供到神前。先上馒头15个、大小油饼各一、烧麦24个、水果四样每样5个、供菜样包12个(12样供菜,用红包包着,红包上写菜名),之后,宣读进贡表文,斩毛掸(即带来的在九龙神驾下的白公鸡),鸣炮,社火班、秧歌队开始轮番表演。社首继续上供,有大米饭、各种供菜、供汤,达八十余种。上供、表演持续到凌晨四点,献供完毕,社首再上香,信众向九龙神三叩首,上香仪式到此礼成。四里店的诸位信众,鸣炮、鸣锣,抬着九龙神驾,在天亮前,返回家乡。

全呼招亲结连理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武安县贾里店、张里店、石里店、王里店四村都要到九龙庙代御祭,前去祈雨,从而衍生出了一段美好的神缘。

相传,有一年四里店各村请九爷前去求雨,鼓乐齐鸣,旌旗招展,热闹非凡。当路过沙河县全呼村时,一街两行,站满了看热闹的人们。有姑嫂两人,站在临街的房上,观看迎九爷、祈雨仪式。当看到端坐在銮驾上的九龙爷身材魁梧、面红齿白、威风凛凛、相貌堂堂时,小姑岳金凤不禁脱口而出:“看,九爷长得怪排场嘞。”嫂子随口就说:“那你嫁给九爷呗。”说罢,姑嫂俩人在房上嬉闹不止。谁知,当晚小姑突发急病,不治身亡。临终之前,金凤姑娘对其嫂子言道:“九爷前来迎我了,你们记着时常到九龙庙沟看我。”言罢,面带微笑,安详而去。于是,岳家将丧事当作喜事办,恭送金凤姑娘脱身成神。至今,九龙庙沟建有岳娘娘(也有称岳奶奶)庙,全呼岳姓自称是九龙庙岳娘娘的娘家后人。武安四里店各村每年农历五月初一的前一天,在去往九龙庙沟上香时,都要先到全呼村给岳奶奶上坟、上香。

有了九爷是全呼村女婿的说法,自然按照沙河的习俗,也就有了每年元宵节,请九爷回全呼“过十五”的习俗。每年正月十四日,全呼村民常以请女婿回门过正月为名,兴师动众到赫山九龙庙抬九龙神像和岳娘娘神像,浩浩荡荡地到全呼村游驾。九爷在全呼村的九龙庙中住到二月二,再被安河村民迎回到安河九龙庙。

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赫山脚下的安河村都要举行隆重的“抬九爷”民俗活动,历经数辈传承,至今不断。村里不仅长者,青壮少年、妇女儿童也都踊跃参与其中,成为当地一大盛事。“抬九爷”活动主要由“请九爷”、“受拜”、“转街”“入位”等组成。因九爷是全呼村的女婿,所以这天下午安河村民先要到全呼村的九龙庙将“九爷”请回安河,经过百姓跪拜后,当晚组成队伍抬着九爷举行“转街”,移驾到安河的九龙庙,最后放烟火欢庆。接受完群众跪拜后,第二天再送回九龙庙。

九龙文化传天下

沙河的九龙文化现象规模大,分布广。每年到九龙庙进香的周边河南、山西及河北各县、市的香客数以万计。在沙河市境内建有九龙神庙的村庄大约能占30%以上。

近几年,沙河市境内广泛而深远的“九龙祭祀”活动等龙神文化,正逐渐受到外界的密切







































北京中科医院假
有白颠疯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jji/7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