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辽塔五十家子塔
五十家子塔是敖汉旗的象征,很多书籍都记载着它。但是,几乎所有的读物中(例如《内蒙古古塔》)都将五十家子塔叙述成武安州塔。我也是两年多以前,在与中国记忆论坛河北版版主青枫绿屿的交流过程中才知道武安州塔是刚刚游览过的敖汉南塔,南塔位于敖汉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镇之东,而五十家子塔位于新惠镇之北的玛尼罕乡。
中午在新惠镇打尖之后,驱车北行,在玛乡附近的赤通高速出入口附近看到一块宣传牌,五十家子塔的形象赫然在目(见下图)。
随即驶入一条石子路,路况很差,10公里的路颠簸了20多分钟,五十家子塔终于出现在了眼前,蓝天映衬下的五十家子塔挺拔巍峨(下图),30米出头,远观与书中插图别无二致。
五十家子塔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标准的八方佛塔身构图,但更直观的感觉还是其层层密檐出檐不够深远,与大檐对比,不够协调。
五十家子塔西侧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处墙垣遗迹(下两图),谭其骧版历史地图辽上京道一幅中,认为这里是辽代的降圣州城墙遗址。“降圣”一名,来源于辽太宗耶律德光在此降生。不过也有说法认为此遗址面积过小,说它是塔的寺院还合乎情理。
走近五十家子塔,可以细细端详许多照片上无法看清的细部特征,
首先,胁侍、飞天等的砌筑方式。
胁侍、飞天、宝盖是采用大块整板雕刻,胁侍没有如其他辽塔那样采用砖垛雕刻,而是直接将四块整板拼合后镶嵌进去。飞天也没有采用直接在塔砖上起雕的方法,而是三块整版拼合后倾斜镶嵌。(参见下图)
其次,佛像风格。
下图为正南面西侧的胁侍,感觉风格怪怪的。
第三,大檐斗拱。
大檐斗拱非常粗糙,似乎并不是预先烧制、研磨出的仿木构件。而貌似用塔砖简单的搭砌,勉强模仿出斗拱的模样。(参见下图)
此外,还有一些没怎么弄明白的问题,比如密檐间每层塔身上伸出的木构件(见下图),
博友国保认为这些木构件是起牵制、拉合作用木条,最有可能是塔身内的“絍木”。
也许这些木构件是用来铺瓦的,或许铺上瓦垄后各层出檐会显得更深远些?但是它的间距又明显与瓦垄不符。
再次绕到正南面,才发现券龛下的古蒙文阴刻,右侧有汉文字样,三十一年,年号仿佛万历(下图)。
回家后查资料才得知此塔二三层塔檐之间还有一块类似上图的古蒙文碑记,为万历二十八年题。古蒙文内容尚不得而知,个人觉得,五十家子塔整体感觉做工粗糙,当为明代维修后的结果。五十家子塔地处敖汉中北部,毗邻敖汉种羊场。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相对恶劣。明代维修前的五十家子塔,一定已异常破败,现在的五十家子塔,是明代大修后的面貌。在模仿辽代施工方法的同时,所以很多材料、工艺采用了当时的、相对节省的一些地方做法。
此外,根据百度百科记录:“年秋,塔宫被盗,敖汉旗博物馆进行清理……在清理发现这是一座自地宫至第十一层檐处全为空心,并间隔出层面,其间有砌出的台阶相通,设上下两个劵顶门道,是在建塔时所设……”。难道这又是一座内部楼阁外部辽式风格的密檐塔?莫非敖汉一带的地方做法有在建塔时铺设简易楼梯的习惯?作为施工时的通道,竣工前封死?抑或是大型辽塔内部都存在类似的施工梯?只是尚未发现而已?
对比敖汉二塔后觉得敖汉南塔的价值要略胜于五十家子塔。大概是由于五十家子塔经明维修过,现基本保存完好,气势雄浑,于是官方才将其作为敖汉旗的标志性建筑物。在其影响下,敖汉南塔的宣传力度甚为欠缺,几乎不为人知,并且其武安州塔的身份亦多次被五十家子塔所取代。
果不其然,在离开五十家子塔后,经国道从敖汉旗境内进入到奈曼旗境内的时候,在一块欢迎您再来敖汉的宣传牌上,再次见到了五十家子塔的身影。
图文来源新浪博客,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圈主删除.
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jji/1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