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厌倦了高楼大厦来山西看看最美
习惯了高楼大厦,习惯了车来车往,习惯了飞快的节奏,何时我们可以放慢生活的脚步,感受这个社会的另一面?找一个周末,带着家人,一起漫步在美丽的乡村中,感受那一份淳朴,那一份泥土芳香,看着抽着大烟的大爷,嬉戏玩耍的孩童,你会明白生活原来也可以这样安逸。
盂县大汖古村——藏在深山里的“布达拉宫”
数百间风格相似却又完全不同的各式平房、窑洞等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密密匝匝,左拥右靠,鳞次栉比,远远望去,其形势与西藏布达拉宫极为相似,因此被全国各地的“摄客”和“驴友”亲切地称为“深山里的小布达拉宫”,并入选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
盂县大汖古村
它有一个简单而又陌生的名字——大汖村。“汖”(盂县方言读作can),上山下水,字形字意都极其简单,却又那么陌生。你知道它怎么读吗?
大汖村位于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距离县城70多公里。整个村子50余座小院落坐落在一整块巨石陡崖之上,村中多间房屋依山就势,顺坡而建。
这里的房屋独具魅力,潺潺山泉温润幽美,鬼斧奇景遍布村中,走进大汖,仿佛来到一片世外桃源。
据村内现存的金“承安二年”(年)“镇山大王碑记”来看,大汖村距今至少有多年的建村历史了,是典型的盂县“北乡”民居古建筑艺术代表。
整个村落建筑自上而下十几层,密密麻麻,落差百米。站在村口,放眼一望,所有房屋尽收眼底。这里的民居有楼房、窑洞、平房三种,约有间(眼)。墙基多为光石垒砌,楼房大多为二层、三层楼房结构。整体以木为支架,墙体是黄土与石头混合填充,顶铺青瓦。前檐为雕工精美、形式各异的木质门户。村中的大小道路全部用石板或石头铺就,很多台阶就是先人们在岩石上一阶一阶的精凿而成。这种奇特的楼阁民居建筑真实地保留了当地特有的古老传统和民俗风情。
据村里老人说,大汖村外的三汖附近古时曾建有“石龙庙”,供奉有一家七尊石龙神像,主司周边风雨。乡民世代口口相传,七尊镇山大王为“活神”。其中体型最大的石龙大王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不同的时辰,不同的地方,去称它的体重,都有不同的重量改变。或多或少,相差2-3公斤,总体维持在30-35公斤。据悉,此事后经省、市、县文化部门多方验证,成为大汖村神奇的不解之谜而闻名。
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藏风聚气,恰似一个自然天成的音乐厅。特殊的居住环境造就了大汖人天然的好嗓门,成就了一个远近闻名遐迩的戏曲之乡。太原青年晋剧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韩美玲就是土生土长的大汖人。盂县晋剧团团长韩成怀也是从大山深处走出的大汖人。
大汖村村口有一棵千年古槐,枝繁叶茂,顶如华盖。村内人口最旺盛的时候,全村三百多口男女老少一起在树下聚会,树荫还绰绰有余。因此,大汖村也称“千年古树村”。
大汖,这个历史遗韵浓郁的神奇山寨,就像一座穿越历史的民居古建筑博物馆,吸引着无数不远万里来此寻古猎奇的八方宾客到此一游。
贴士:
交通:想要来大汖村并不难,可以自己驾车到太阳高速盂县南出口下,沿省道向北行驶50公里,到贾家峪大桥右转,沿闫贾线行驶10公里,路旁即有指示标志,按标志指引行驶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进山后,盘山路难行,需谨慎慢行。
特色美食:酸菜玉米面饸饹、头肉水菜、炒莜面等,运气好,赶上村里老人自己做黄米面糕,也能尝尝稀罕。
丁村:触摸岁月划下的痕迹
找寻人类起源走进旧石器时代丁村
什么地方能够穿越二十多万年的岁月,将远古的遗迹带到你的面前?什么地方能用一栋栋亦或精美、亦或庄重的建筑,令你与几百年前的气息触手可及?有什么地方能将现代、过去和远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个地方就是丁村。
丁村民宅
从临汾市襄汾县城南行5公里左右,汾河岸边便是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故乡。年,丁村就因附近一带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和丁村人化石的发现而蜚声中外。按人类的体质和其文化发展的顺序,可分为“猿人”、“古人”和“新人”,丁村人的发现,打破了国外学者关于中国只有猿人(山顶洞人),新人(北京人),而没有古人即早期智人的论断。年,丁村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次知道丁村是在山西省博物院的一幅挂图上,那只是一个小红点,标注着“丁村人”。那时,我只知道“元谋人”“北京人”,却并不知道就在生我养我的山西还有一个那么遥远的“祖先”。
它比晋中王家、乔家等院落还要早三百年左右,其中以木雕、砖雕为其精华所在,以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礼仪、忠孝等为主。丁村规模之大,建筑之精,装修之巧,保存之好,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也是名列前茅的。年,丁村明、清民宅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建筑群里的对联也许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心理:“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识”是注重教育,让子孙知书达理、注重孝道;“门第清高先世德,衣冠简朴古风存”是教人谦虚,生活简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勉。”是勉励青年人要勤奋,成功要靠自己的奋斗。
现在村里仍然居住着许多村民。曾经的丁村人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建造起这样一座座精美的建筑,今天的丁村道路两旁悬挂着“丁村土布”字样的广告。古老的民居里还会时时传来织布机的咔咔声,寻声进去,手巧的大婶、小媳妇正在用古老的织布机将五彩的线编织着质朴的粗布,她们因循着丁村人勤劳致富的传统,用古老的器具,编织出一幅幅五彩的致富梦。
贴士:
交通:目前没有公交车过去,因为距离很近,从襄汾过去,打车15元就可以到达。
住宿:丁村有几家本地村民自己开的农家旅店,按人头算,吃住大约是80元到元每人每天,包括3餐家常饭。
特色小吃:丁村依然保持了北方饮食的特点,当地做的比较好的是哨子面、拉条子(拉面),拨旋子(音,一种面食)。
沁水湘峪:明代古堡神韵依旧
明代古堡湘峪古村
远远望去,一排气势恢宏的长长的古堡矗立在山崖上。它的周围被河水围绕,群峰环绕,苍松翠柏,宛若一幅美丽的画卷。步入古堡,层楼叠院,高低错落,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旖旎的风光无法用言语形容。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堡城”的湘峪古城。
沁水湘峪古堡
湘峪古城位于沁水县东南方向50公里的郑村镇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湘峪城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东西长米,南北宽至米,占地面积约32平方米。该城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
登上南侧樊山,就可纵览湘峪古城全貌。据说,樊山的十条山脉无论如何走向,最终都会朝向湘峪。“十山九回头,辈辈出诸侯”的民谚,几百年来一直流传在这片大地。隔着湘峪河,不由被那高高的崖顶、洞洞相连的城墙所震撼。城堡外围的护城河,成为阻击外地人入侵的天堑。过去只能乘渡船进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一夫立城头,万夫莫开城。古城共有三座城门,西门已毁,现保存完整的有南门和东门。
进入古城的南门,便可以看到城墙的内墙上布满了一排排整齐的砖砌窑洞,这就是当年用于防卫城堡的藏兵洞。在每个藏兵洞内都设有拱形窗户一个,直面城外,形成居高临下之势,成为瞭望敌情和用于防御的坚固工事。这种兵洞连城的建筑被专家称为民间军事工程的顶峰之作。
在古城中,村民们依然固守着自己本土的生活方式,默默厮守着这一方净土,悠闲而与世无争。年10月,湘峪村作山西唯一村落,与河北鸡鸣驿村、浙江新叶村等6处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首批入选国家古村落试点,并给予资金保障。在不久的将来,相信这座古城,定会成为沁河流域古文化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贴士:
交通:上晋阳高速后从润城口下高速,沿端润一级公路快到晋煤集团寺河煤矿武安桥头右拐,也就是指示牌所指郑村方向,走5公里左右有去往三都古城的标志。也可在晋城市运坐晋城到端氏的车到武安大桥下车。
特色美食:沁水县的小吃很丰富,推荐沁水烧三鲜,三鲜为猴头、木耳、黄花菜,皆是沁水境内特产。沁水转面,就是将碱、盐溶于水中和面,用擀杖压光亮后,抹以植物油,醒30分钟后擀成面条。再用笼布盖严,待散出香味时下锅煮食。其特点是清香味美,光滑可口。沁水羊杂碎汤,是一道街头常见小吃。在一只大锅中放入羊肝、肺、胃、肠、心、蹄筋等煮得烂熟,然后加入葱、姜、香菜、粉条、豆腐等同煮,熟后盛入碗中,浇上羊肉汤,再放香菜、醋、盐、辣椒等调料即可食用,该汤香气扑鼻,汤色乳白,热辣鲜美,是冬季常见小吃。
后沟古村:心灵的驿站
遗失的村落—后沟古村
榆次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与寿阳县交界。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5户,人。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相对高差67米,形成了后沟村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
榆次后沟古村
从村口大石处前行数十步,就是村里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神庙建筑——观音堂。观音堂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壁龛大明天启六年(公元年)重修碑记载:“有古刹一座,年代替远,不知深浅”。居于半崖之上的观音堂并不是村里惟一被供奉的神庙,村子里还保有关帝庙、文昌阁、魁星楼等共13座古神庙。
即使是现在,后沟古村落中的民居还是多为穴居和半穴居的窑洞,院落主要为四合院三进院,还有几处以靠崖窑洞为主的院落。最令村人称道的是他们的排水系统。在村民的记忆中,不管下多大的雨,雨水总能归到地下的水道中,从不为患。村内的排水道全长余米,纵深60米,从村子东北、西北的高处向下穿村过院,勾连各户,水道深埋于地下,各家院中都留有入水口。很多院落就坐落在水道之上,但是从来没发生过堵塞和坍塌现象。有处排水道就在一户村民家的睡炕之下,每到下雨天,这户村民的家人躺在炕上就能听到水道里的流水声。
后沟村有记忆的建村史应该在年以上。年,后沟村建起了“中国北方农耕文化博物馆”,展出各类农耕器具余件。专家评价:后沟村浓缩了黄土高原农耕文化精华,颇具观赏性、体验性。
贴士:
交通:后沟村位于榆次东赵乡,距晋中市城区20公里,驾车从太旧高速、太长高速、大运高速驶来都可在龙城高速晋中东站口驶出,经省道走15公里就可到达。
特色美食:后沟产的梨在榆次一带颇有名气,有夏梨、油梨、白梨、黄梨等品种,口碑很好。后沟的面食品种繁多:剔尖、削面、拉面、猫耳朵、玉米面窝窝、拔烂子、油糕……如果你喜好这口儿,那算是到了幸福乡。另外,有村民在自家院儿里办起了农家乐,炒菜多数为10元、20元一盘,最贵的可能就是土鸡了,不到70元一只。
住宿:民居即是客房。大一些的房间可住六七位成人,住宿费为每天元左右;小一点的房间每天住宿费50元左右。
小提示:后沟古村景区门票40元,网上订票的话是32元一张。
北京最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的治疗办法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bk/5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