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追问过的两个官员都进去了nbsp

导读

“两会”是一个观察中国社情民意的窗口,也是记者的狂欢,围堵代表和政协委员几乎成为每个“两会”记者的“必修课”。刺猬君跑过5年两会,追问过一些官员,其中有两个进去了。此文原载《新闻战线》。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

by叶铁桥

自从做新闻以来,我做过一些舆论监督报道。这类报道采访对象经常是官员,由此,我也亲眼见证了一些落马或被处分官员的众生相。

1一路小跑的省政协主席

年,我第一次报道全国两会,那届两会的最大风波是,山东济宁提出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包括建国家纪念堂、国家讲堂、国学研究院、世界孔子学院总部等宏大工程。

年3月10日,在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与会的政协全体会议上,时任山东省政协主席孙淑义做大会发言,力推中华文化标志城,主题竟然上升到“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他呼吁将中华文化标志城列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确立中华文化标志城国家级文化功能地位。

这背后,是明目张胆地向国家伸手要钱,因为他建议以国家名义设立“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基金”,把标志城建设资金纳入国家预算。

他的发言在全国政协委员中间炸了锅,在下午的分组讨论中,委员们纷纷抨击孙淑义的发言。年3月12日上午,我来到位于中国人民大学附近的友谊宾馆,那里是全国政协中共界别的驻地,孙淑义当时是该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我想采访孙对反对声音的看法。

好不容易等到散会,我瞅准时机,从人群中钻到他跟前,跟他提起这一话题,他脸色一变,立刻说“不知道”,再问,则答:“不回答”。继续追问,他赶紧离开座位,加快脚步往外走,我跟着他想继续采访,不承想,出了门,他竟一路小跑起来,想要甩掉我。我怔住了,因担心时年63岁的他有可能因此摔倒,为避免摊上伤害全国政协委员的恶名,我只好放弃了采访。

扪心自问,从始至终,我没有做过任何逼访的举动。孙身为一个正部级干部,在面对记者采访时竟是如此风度,确实让我震惊。

再次听到孙淑义的消息,是一年后的年12月,据中央纪委消息,他被免去山东省政协主席职务,并接受中纪委调查。

2吐着烟圈的人社厅厅长

年全国两会,我又碰到一个让我震惊的采访对象。当时正是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之时,珠三角民工失业潮一波接一波,民工就业自然是热门话题。我决定去找时任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的刘友君,看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那年,广东代表团驻地在国谊宾馆,趁刘友君会议期间外出抽烟之机,我赶紧去搭话。刘友君的装束让我很意外,团里其他人清一色深色西装,他却穿着条白色休闲裤,显得特别扎眼。接受采访时,他的烟没有停过,一支接一支地抽,要么吐着烟圈,要么一口烟喷出老长,回答问题则漫不经心,问起企业破产,他说:破产的都是经不起考验的,破产也好;对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他说:这不是我们该考虑的,珠三角农民工太多了,有些技能落后的就应该回去,广东正好借此机会“腾笼换鸟”“那农民工刚来广东又得回去,没挣着钱不说,成本也很大”,“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吧啦吧啦,说了一通。继续问,就说要回去开会,掐了烟,走了。

同行的记者评价道:这个厅长太玩世不恭了,我当时脑海里只有3个字:“无厘头”!

这次两会结束没多久,我就看到报道称,刘友君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广东省纪委实行“双规”,并停职审查。

我后来想,像孙淑义、刘友君这些官员之所以落马,肯定跟他们平时的作风有些关系吧。

3声称记者没有权限采访的教科院院长

领导干部是如何面对舆论监督的?年,我又有一次观察的机会。这年上半年,我获得举报材料称,时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袁振国“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不仅在自己部门组织评审的课题中承接重点课题,还涉嫌违反课题管理办法,让其教英语的夫人获得了“教育公平”方面的课题。

袁振国当时还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正局级干部,他的显赫履历中,包括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会上讲过课。

在外围进行详细调查核实后,我联系袁振国采访,想就举报人反映的问题听取他本人的意见。他在短信中回复我说,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需要知道消息来源和具体事实,我们见面需要有报社公函,谈话需要录音。如果你们同意,我会让办公室安排”。

我立刻表示同意出具公函、现场录音,他回复:“在部里开会,今天不行了。”

第二天,我再次要求当面采访,他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在人大学习,回头我让他跟你联系。”我愣了,心想你不是答应接受采访了吗,怎么又反悔了?于是给他发短信说,因为接到的反映中有些情况涉及其本人,需要向他本人求证。他回称:“涉及我个人通过纪委。”

此后,我再次发短信、打电话,他都没有回音。

我只好直接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找他。然而,即使在他的办公室里,正坐他对面,他仍一再表示,要安排副主任接受采访。

他甚至还说了一句让我很惊诧的话:“你没有权限来采访我个人的问题。”

那一刻,我确实很失望,因为我没想到,一个专家型官员,一个曾给高层领导人讲过课的学者,对新闻工作的理解、对舆论监督的态度竟是这样的。难道他不明白,作为记者,采访权是职业所附的必然的权利?难道他不了解,新闻媒体和纪检部门的功能不一样,媒体的功能,纪检部门代替不了?社会不仅需要纪检部门,也需要媒体来揭露其阴暗面,找出不完善甚至有缺陷的角落,以保护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在我的报道之后,媒体又挖掘出袁振国涉嫌携妻出国旅游、接受超标准宴请等问题,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后来宣布,袁振国存在出国(境)团组、出差报销违规等行为,教育部同意其辞职。

4用19个“没有”否认指控的教育局局长

年9月,网上出现一个帖子——《最牛教育局长惊现武安,退居二线前一天一夜签署调令多》,我们当即决定操作这个选题。经过细致调查和大胆突破,我们获得扎实证据,证实省武安市教育局局长冯云生离任时,并没有选择静静地离开,而是利用手中已不存在的权力,签署了大批调令,将数百名农村教师调入城市,并且在离职后的第二天,让武安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等人在武安市第五中学现场办公,办理调令,在过程中大肆敛财。

报道出来前,冯云生千方百计回避采访,报道后,又通过各种渠道找我,说要“沟通情况”。最终,我们在中国青年报社见了面。见面的细节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是,对于调动中是否存在权钱交易、是否收受过钱物等问题,冯云生全部否认,一连断然回答了19个“没有”,说的时候,斩钉截铁,完全不假思索。

这其中包括这样的问题:

我:有没有人因为什么事儿给你送钱?

冯云生:没有。

我:也就是说你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

冯云生:没有没有没有。

我:有没有给你送过礼物?

冯云生:他们没有给我送过,我也没见过。

……

在我看来,这明显违背了社会常识,如果说他从没收过钱,也许还有可能,但作为一个市的教育局局长,以当前的基层生态来看,断然否认有人送过礼物,这也太不符合当时的现实。后来,我把我和他之间的对答原封不动地写进了报道中。

报道刊发后,省纪委迅速介入,很快查出冯云生通过办理调令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及进行权钱交易,他也拥有未能查明来源的大额财产。冯云生后来获刑14年。

经历过这么些次监督官员的报道,我发现,其实,一些“心里有事”的官员,会远比你更紧张、更害怕。舆论监督,也确能成为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是,遗憾的是,这些官员不是你想采就能采……









































癌症来临之前身体给了你多次机会只是被
强直性脊柱炎艾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选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xw/16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