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游据说这是山西十二大最美旅游景点,

五台山▼

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东北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为国内外人所向往。

五台山座落于“华北屋脊”上,最高海拔达米。这里,峰峦连绵,山岳交错,形如虎踞,势如龙蟠,总面积为平方公里。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五台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即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山峦层叠、沟壑纵横、谷河漫流、林木耸翠,盆地与山峦交错,形成一处色彩鲜明、气候凉爽、适宜人们游览和避暑的风水宝地。

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目前,大部分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五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

云冈石窟▼

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多个小龛,大小造像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开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

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应县木塔▼

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木构塔式建筑

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0公里。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木塔通高67.13米,底层直径为30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

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据测,建筑该塔实用木材立方米以上,重达0吨左右。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多年历史,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并曾遭受军阀炮击以及多次强烈地震,虽有轻微倾斜,仍巍然屹立。实践证明,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平遥古城▼

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恒山▼

五岳名山之一,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位于山西浑源县境内。相传年前舜帝北巡至此,见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崛起于桑乾盆地南端,连绵数百里,横亘寨上,主峰海拔米,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殿亭楼台,给雄伟的北岳增添了不少秀色。

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余处,最为著名的就是悬空寺。悬空寺坐落在金龙口的绝壁上,一组红绿相映的建筑群,玲珑剔透,像是一幅彩画贴大石壁上,又像无形的线把几座小房子系在半空,正如当地民谣说的“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该寺始建于北魏王朝后期,经金、明、清三代重修,已有余年的历史。

晋祠▼

我国三大古典建筑群之一,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

晋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

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成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式的游览胜地。这里殿宇、亭台、楼阁、小桥、古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驰名中外。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

洪洞大槐树▼

明代迁民遗址,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

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

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解州关帝庙▼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神圣殿堂,天下关帝庙的祖庭

位于运城市解州镇。因是关羽故里,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纪念关羽的建筑群。三国时扶汉名将关羽,原籍河东解梁常平村人,曾封“忠武侯”之职,以“忠义”著称并留传后世。

历代帝王崇信追封,宋封“忠惠公”、“义勇武安王”、“崇宁真君”等,元明清时期分别追封为“伏魔大帝”、“协天大帝”、“忠义神武大帝”、“关圣帝君”等职衔,民间呼之为“武圣”。随着关羽的追封进爵,声传海内外,全国兴建关帝庙者大振,故有“天下祠宇,关庙为多”之说。

关羽故乡解州除在祖籍长平村建家庙外,隋开皇九年(公元年)在州西关大兴土木,营建关庙一所,总面积约14平方米,规模之巨,冠于全国。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年)扩建,布局更为宏敞;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年)地震毁坏后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年)遭火焚毁,经十余年修复始成现状。其间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年)以来,局部屡有修葺增补,故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物。

王家大院▼

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

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鳞”、“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座,房屋间,面积8万平方米。

壶口瀑布▼

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春季,为瀑布落凌期,河道里冰层断裂,“壶口”内冰凌坠落。夏季,由于壶口以上水流的变化,出现3条叉流,壶口附近形成3个主要瀑布:一个位于龙槽顶端,落差约10米;另外两个分别从龙槽西岸和东岸跌入龙槽,落差分别为15米和7米。这种观察常常在不断的变化着,有时大雨后,槽端满溢,还会形成多股瀑布。秋季,红叶夹岸,瀑布高悬30余米,水帘挂入云端,景色壮观。冬季,秦晋长峡冰封雪冻,不少河段成为天然冰桥,往日飞瀑高悬处,挂满冰凌。

乾坤湾▼

黄河第一湾,国家地质公园

乾坤湾位于山西省永和县打石腰乡河会里村和陕西省延川县城南部53公里接壤处。

乾坤湾是一幅天然太极图,是黄河古道秦晋峡谷上一大天然景观,也是山西永和最亮丽最壮观的一个风景点。年,成为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

乾坤湾奇特的景观,留下了一个古老的神话。相传远古时,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绵山▼

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一,中国寒食节发源地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

本号原创,图源网络。

长按







































寻常型白癜风
白癜风如何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tw/7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