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固义观傩记

以上为赞助商广告月曝光量近百万次

广告合作丨爆料投稿丨

正月十四,初春的天空忽然落下淅沥小雨。走在路上,蓦然觉得了一种氤氲的春天气息。我们一行,不畏春寒料峭、不顾风雨交加,怀着一种向往的心情,带着一种探究的心理,要到固义村去看傩戏。固义村位于邯郸市西南55公里处,是武安市冶陶镇管辖下的一个行政村。村子不大,甚至有些旧落,窄窄的巷子,厚厚的老墙,岁月的沧桑使它像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整个村子的上空,弥漫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坦露着一种原始的野性,彰显着一种本质的温柔。青石板的街道,早已被历史过往的脚步踩得坑凹不平。雨,温柔地下着,不紧不慢,丝毫没有停的意思,云集小村的八方来客,以及善良淳朴的村民们趟着青石板上的小河,兴趣昂然地丈量着历史深处的老街。花花绿绿的伞们得意地绽放在街头巷尾,各式各样的鞋们有机会亲近贵如油的春雨。行走在此,恍若有一种置身江南的味道。记者们的“长枪短跑”毫不羞涩地在胸前的塑料布下探头探脑,摄掠下每一个珍贵的傩戏镜头。

傩是远古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而武安傩的发现一改中原无傩的说法,使中原与西南、华东成三足鼎立之势,展示了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融合的历史。记得作家贾平凹在他的《秦腔》里曾说: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有异。固义的傩正是具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其他地方所不同的是:它是以“捉黄鬼”和傩戏表演两条线索来进行的,把“娱神”与“娱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固义村古拙、质朴而富有神秘色彩的民俗文化。

上午十时,全村两千九百多口人,有一千多人进入了角色。风雨中锣鼓喧天,浩浩荡荡的请神队伍在雨水中迈着缓慢而有节奏的步伐,极为虔诚地抬着为神备好的坐椅,到村外神庙请神。神,请回来了,有掌管雨水的冰雨龙王,有白眉三郎、赤锋三郎和白面三郎。恭恭敬敬地安置在仙殿,焚香,摆供,顶礼膜拜。“这白眉三郎是谁呢?”我好奇地问身旁的一位老人。他带着一种自豪的神情说,白眉三郎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庄王的十三太子,白眉毛,英俊威武。太子寻围到晋国时,打抱不平,将一拦街虎打死。晋国报子报与朝廷知道,随差一支人马前来抓拿。太子云游天下逃命,隐姓埋名为三太子。行至固义村时,忽听前面锣鼓声响,问:“作何?”答曰:“乡塞天地,祭赛龙神。”随讲明身份来由,头带脸戏,身穿彩衣,隐藏在乐和之中。后,太子染病坐化在固义村的鹊鹅山。村民为纪念太子,为其塑像立庙供奉起来。当我对着烛光摇曳的明光世界闪下镜头时,又好奇地寻问:“那边的赵三爷又是谁呢?”老人欲语,但又止,而后神秘地嘱咐我:“你们外人不可乱说话,只管看就是,千万不要讲不吉利的话语。”在笼罩着一片神秘气氛的仙殿,我似乎感到黑暗处隐蔽着的无数神灵在和善地看着每一个到这里对傩戏敬畏的灵魂。现在的神好象也是喜欢热闹排场的,不希望自己永远孤居深山无人问津。

安置妥当神位后,村里有说话权威的人物安排好轮流值守的人员,然后又进行下一个节目——亮脑。亮脑也即彩排,就是把准备参演的所有节目,所有角色都装扮起来,有秩有序地拉到大街上亮相。瞬时,大街上舞动着伞的海洋,观傩的人群如同疯狂的找到食物的鱼群,虽拥挤,但不乱方寸地朝着演傩的队伍游动。无数双或好奇或探究,或潮热的眼睛向一束束极强的光电,直射着亮脑的队伍。鼓乐声声中,红灯高悬下,一颗颗热诚的心在风雨中演义着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当队伍行进到街中央的仙殿门前时,所有骑马的角色都得下马。为心中的神们,鞠躬,致礼。

在古老旧落的戏台上,表演着《吊黑虎》的哑剧。锣鼓伴奏下,所有的演员们不说一句话,只精心地做着各种夸张传神的动作。《吊黑虎》的主角是赵公明。这一剧目演的是赵公明参神。赵公明,本就是传说中的武财神,神要参神,是参神节目的高潮。只听台上一声断喝,站在台下的中间人群,急忙为神闪开参拜的道儿。只见坐在台中央桌子上的黑面乌须的“赵公明”猛然跃下,手持钢鞭,迅疾把奔扑跳跃的黄虎压在鞭下。而后,朝台下举拜。据说,神站在上位,中间的位置是肉眼看不见的神灵所在,凡俗夫子哪儿受得了神灵的参拜?哪敢与神灵争位置!尤其是女人,在这里更是没有发言权,更是不能靠近主道的边边。站在远处的我,仿佛看到众神或笑或痴,或善或嗔地瞅着台上台下的人群。凡人在为他们演戏,他们在或有趣或没趣地瞧着凡人率真地表演。那造就的气氛,那夺人的声势,在雨雪交加的天气里,演示着傩人的赤热情怀,显得如此远古、旷达与神秘。

忽然间,我对那个“傩”字有了新的认识。“难”字的左边立个人,人一旦有了难,便要去请神、参神、敬奉神。可神们会以人的心灵去揣度人心、体察世情吗?会真的给人免灾免难,带来祥和与安宁吗?人生苦短,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甚至是灾难。但惟其有难,而后又战胜了难,才算得上真正的英雄,才能得到真正的乐趣。与其说人有了难,便去祈求神灵,便成就了一个“傩”字。倒不如说,人有了难,而后战胜了难,才成就了一个“傩”字,一种傩文化。沉稳又不甚张扬的傩舞台,使你不禁想到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演绎了多少的悲欢与离和、灾难与沉重。我不信神,但我相信当生命与安宁相亲相爱时,我们每一个具相的肉体内那抽象又确实的灵魂便是自己的神。此刻,我是多么惧怕这个“傩”字,敬畏这个“傩”字。站在舞台下,擎着手中的绿伞,伞顶上已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大片的雪花在尽情地飘舞,我的思绪也在尽可能地飘渺……我仿佛游动到历史的长河中,看见了古代持矛操盾的武士,看见了悲壮的诗人与多情的作家。他们或思或笑,他们的笑竟是那么的意味深长……

正月十四的夜晚,是固义村彻夜不眠的夜晚。扮脸谱、试衣服、整道具,后勤组,业务组,出出进进,忙忙碌碌。老人忙,孩童忙,年轻人更忙;拴了狗,圈了鸡,拉出了公骡的。不论是在外上班的、上学的,经商的、为官的,只要是村上人,只要演傩戏,不管路途多远,不管耽误多少收益,他们都要提前赶回来,赶上晚上化装,赶上自己的角色。冰天雪地,身着薄衣,他们不惧寒冷。没有演出经费,他们就自己捐募。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的只是浓浓的乡情,凝结着的血脉亲情和神圣的使命感。傩戏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在每一个穿着古装,带着佩饰,面目或庄重或狰狞的面具后面,跳动着一颗颗滚烫的心。每个村民的角色大都是世袭的,辈辈相传,不派不选,几乎家家有角色,户户都参与。在这样一个热烈奔放、庄重神秘的傩里,凝聚着巨大的向心力,恐怕神也要畏惧三分。

零点以后,更锣声声。化妆完毕的探马和大鬼、二鬼一同到村中仙殿磕头,敬请各路神灵与民同乐。暗夜里,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敞开着,每一条街道,只要是透气的巷子都干干净净地准备好了。单等锣响,代表着正义的大鬼、二鬼头带蓬乱长发头套,穿着单衣,手举钢刀钢叉,摆弄着刚劲的舞姿,在众多手持柳棍(传说柳木条能驱邪赶鬼)的村民护卫簇拥下,高声呐喊着踏边(踩街),以驱除村里村外的各种邪祟。

寂静的夜喧闹着人鬼神的激情,小村响起了嘈杂的脚步声和嘹亮的口哨声。他们串遍全村的大街小巷,去驱邪赶鬼,在奔跑中迎来黎明,一个个累得大汗淋漓。直到清晨七时,代表邪恶的黄鬼才被缉拿归案。黄鬼既是洪涝、虫害、疫病等灾异的人格形象,又是人间忤逆不孝、欺负弱小等邪恶势力的代表。扮演黄鬼者,头发、四肢和身上全呈黄色,在严寒风雪中,只穿着薄薄的无袖衫和短裤,裸露着的胳膊和小腿上捆绑着四把明恍恍的道具刀,刀口处鲜血淋淋。黄鬼被擒,预示着村内吉祥如意,平安无事。黎明时分,当我和好友红秀揉着惺忪疲惫的睡眼急忙来到李家伺堂门口时,正巧碰上跳出来的大鬼、二鬼开始做勾黄鬼表演。那刚劲的步伐,那狰狞的面容,还有手举柳棍的护卫们高声的断喝:“闪开!”一下子,心提到嗓子眼,一股激动的气血直冲脑门,这壮重的场面,这涌动的激情,使第一次看傩戏的我俩激动得热泪盈眶。

正月十五的上午,气势更为壮观。铺满山石的街道上,临街的房顶上,以及高大的树杈上,挤满了观看的人群。大街上,家家户户的门前,挂满了喜庆的彩条、红灯和横幅标语,气氛非常热烈。披甲戴盔的探马在人群中往来开道,铃声急促,蹄声得得。牵马的人跑得大汗淋漓,但喜气洋洋。说是牵马,其实牵的是骡子,被选上的三十多头骡子都是骠肥体壮,威武英俊的。梳洗打扮得光光净净,尾巴上还系着辟邪的红布条,着实洋气得像大喜在身的新郎官。表演结束后,肯定回家要向母骡的大肆炫耀。因为母骡子是绝对不能拉出来当坐骑的。

小村的广场是会演的中心,云集于此的看客们生怕漏掉每一个情节。尤其是身背各式摄象机、照相机的记者们,早早占据了制高地点,调整好“炮眼”,频繁地摄掠下自己满意的镜头。《热烈祝贺武安固义傩戏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努力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巨幅标语特别醒目。鸣锣开道的衙役,手持旗牌伞扇金瓜斧等全套依仗,各种民间花会队伍,边走边演,热闹非凡。押着黄鬼示众的队伍浩浩荡荡,簇拥着鬼的年轻后生手舞柳条高声呼喊,大鬼在前,二鬼殿后,手举钢叉直逼黄鬼就范。黄鬼走三步退两步,哆哩哆嗦不愿就擒。三鬼,也即小跳鬼,它是协助大鬼二鬼抓拿黄鬼的。你看他头戴斗笠形红缨帽,身穿鞑子衣,白涂眼圈和口轮,面蒙黑纱,身背案卷公文。一手拿令牌,一手拿折扇,在黄鬼的身边蹦蹦跳跳,前后引逗,动作煞是可爱。寒冷的天气里,小山村闹得热火朝天,酣畅尽心。拥挤在人群的我,忽然想起接待我们的马律师曾说当年师挺进太行时,部分中央领导曾在此指挥作战。因了这份感动,泪水在眼眶里充盈着,泪眼迷蒙处,我分明看到英勇的八路军战士与日寇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硝烟弥漫的战场即是此刻捉黄鬼的战场。

在村南干涸的南名河滩上,数万观众云集于此。宽阔的河滩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人们翘首以待斩黄鬼。斩黄鬼是整个活动的高潮,临时搭起的开斩台,高筑于河滩之上。当黄鬼被押上斩台时,群情激愤,礼炮震天。大鬼挥叉,二鬼弄刀,开始动以极刑。此时正是午时三刻,人们把斩台团团围住,台上的黄鬼在弥漫的烟雾中被抽肠剥皮。瞬时,从台上抛下鸡肠子一类的东西。斩除黄鬼,象征着人类战胜了邪恶,战胜了自然灾害,充分反映出农民盼丰年,积德向善的永恒主题。

从正月十二一直持续到十七日上午,整个的傩戏活动浑然一体,不急不燥,井然有序又高潮叠至,群情激昂。那狰狞的面容,奇特的服饰,凝重的动作,古怪的语言,以及充满神秘的场景,神圣庄重又热烈欢快的氛围,气势恢弘的场面,让人惊心动魄,激动不已。傩戏体现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会安宁的热烈向往和美好愿望,歌出了一曲正气的赞歌。同时对人们进行尊老爱幼等伦理道德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有段唱词道出了固义傩戏的真正演出目的:“元宵佳节喜新春,妆文扮武逐灾瘟。执盾执戈行傩礼,五谷丰登贺太平。”

演出结束后,我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到扮演二鬼的刘二计家进行采访。踏进院门,一位满头银发的花甲老人热情地迎我们进屋。心里想着,屋内的二鬼肯定是他的儿子。没成想,屋内的八仙桌上放置着刚卸下的没经整理的戏装,原来这花甲老人就是二鬼的扮演着,着实令我们几位大吃一惊。怎么也想象不到那刚劲有力的舞姿能与一位老人联系到一起。回放演出过程中,二鬼彻夜不眠,穿着单衣,摆着舞姿,串遍大街小巷的情景时,我不禁关切地问老人家:累吗?冷吗?他爽快地答:不累!不冷!感动的心里刹时涌动起一股对傩戏、对演傩人无比敬仰的情结。傩戏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傩人在大苦大乐中交响着时代的奏歌,历史的文化。有了傩,他们才得以找到生活的真正乐趣。傩人在演傩的始终,纠结着荡气回肠的凝重、敬畏与神秘神圣的情结。而观傩的人,你切不可忽视了这神秘的力量,不该说的话,你别说;不该做的事,你别做。傩人说:头顶三尺有神灵!

当我要离开这个村子时,再回首凝望那厚厚的老墙,窄窄的巷子,那携裹了历史风尘的古老傩戏仍清晰地屹立在小村的上空,而傩人像幻化的神明。不用说,固义的傩是怀着希望朝前走的,是伴着锣鼓的齐鸣,人马的欢叫,伴着记者们的“长枪短跑”,伴着每一个爱傩人的情怀,朝前走的。你要相信,越是民俗的,就越是世界的。

你不







































专科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什么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tw/52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