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记忆南下福建片段回忆

南下福建片段回忆

作者:秦进忠

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中国人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万军队的进攻,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指出的:“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年更加伟大的胜利。”党中央明确告诫我们全党同志:“任何松懈战斗意志的思想和轻敌思想都是错误的。”为此,潞城县委根据上级党委指示,积极筹备干部南下。

年下半年,县委负责同志分头深入基层,了解干部的思想状况,开始选拔南下干部。年和年,干部外调曾垮掉一批,对干部队伍思想影响很大;加上土改以后,少数同志热恋“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家庭,在广大干部中不愿意离开家乡的思想比较突出。能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潞城干部这次随军过江南下,能否绝对服从组织决定,服从革命需要,时刻听从党召唤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县委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很重视,原县委副书记、南下时的县委书记吴炳武同志亲自深入五区调查研究,选拔了4名南下区主干。为了真正提高思想认识,县里将选拔的28名南下干部(其中有6名女同志)和7、8名不服从调动、跑回家里的同志,集中在县城文庙里,一起学习讨论,解决思想问题。年12月,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欢迎南下干部大会。县委负责同志在会上讲了话,同志们情绪饱满激昂,纷纷表示:决不辜负党的培养和期望,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年2月,各县南下干部集中在长治三地委编成长江支队。其中三中队由潞城和黎城干部组成,途径河北省武安县集训一个多月。在南京休整两周,苏州边学习边待命50余天,便于同年7月翻过著名的武夷山,进入福建省。

年是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一年,但是还有许多局部困难考验着我们。

1、目的地的变化。当我们乘坐货车(火车)进入安徽省境内时,不知从哪里来的好消息,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往后传“蚌阜下车,蚌阜休息,目的地是苏州”。火车在奔驰,人心在激动,不少同志欢叫起来:“天上算天堂好,地下数苏杭好!”欢笑声、火车声连成一片。可是在苏州住了50余天(那时正在解放上海),也没有分配工作,一天,突然召开大会,传达命令,根据革命形势发展需要,让我们随三野十兵团向福建省进军。会后,传来不少奇谈怪论,说什么“福建三天就有两日雨,一年就有半年看不见太阳。”更可怕的是“福建的蚊子比北方的苍蝇还大,走路不小心,就会踩到老蛇身上。”于是干部思想一时波动起来,曾发生了逃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潞城县南下干部思想是稳定的,经受住了这场考验。

2、艰苦行军。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当天大军开始渡江。我们聚集在河北省武安县的“长江支队”,奉命于4月22日晨浩浩荡荡向南出发了。那时河南省安阳尚未解放,我们大队人马从靠近安阳的公路向前进发,敌人一枪也未放。在急行军中,有时步行,有时乘火车。5月中旬,抵达南京。同志们扬眉吐气地观看了国民党总政府。在那里休息两星期,多次遭到敌机轰炸。当行至浙江省江山地区时,又遭到敌机扫射,车站还炸了7个坑。从浙江省往福建进发,基本上是徒步。那时候,正是6、7月的高温季节,真是烈日当头如火烧,不少同志不适应发了病。潞城县除极少数同志病倒外,大多数同志始终紧跟大队。汗水湿透了军衣,发出了一股酸臭味,路过一些城市,有些小姐碰见我们都捂着鼻子走。那时宿营睡觉都来不及,哪有功夫洗衣服?行军途中,前面稍停一下,后面的人站着就睡着了。7月中旬,我们进入福建省内,胜利完成了余里的行军任务。

3、艰苦斗争。我们三中队除大队(地委)抽调个别同志外,其余人员主要是接管福建尤溪县。这个县是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和平解放的,是福建省有名的大土匪头子卢兴邦的家乡,武装匪徒特别顽固。我们一到这里就碰到了许多困难:一是语言不通,很难和群众打成一片;二是水土不服,一天到晚满身大汗,加上山区蚊虫狠毒,不少同志生了病,特别是“疟疾”(打摆子)很流行;三是生活不习惯,一天三餐大米,吃不下,一些水产、土产也吃不惯,只敢吃南瓜和生调萝卜;四是遍地土匪,一个区就有二、三百,十分嚣张。在这种艰险的环境里,同志们没有妥协、没有退却,而是顽强地坚持斗争。如苗全成同志有一次下乡征粮,被土匪包围,经过一场激战,才打退了敌人,但老苗同志也负了伤。二区区公所有一天晚上舍生忘死地和匪徒搏斗。耿全保同志(年病故)患严重肺病,但他临危不惧,一手持枪,一手持刀,英勇杀敌。王群聚同志高烧达40度,仍积极投入战斗。区公所当时只有南下干部7、8人,加上当地少数新兵,坚持战斗4个小时,终于胜利地击溃了敌匪。王逢善同志在对敌斗争中,因叛徒进行阶级报复,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党的领导下,在强大的剿匪部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于年基本肃清了全境土匪。

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在实行供给制的情况下,同志们一无动摇开小差,二无发牢骚讲怪话,三无消极怠工,而是依靠党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满怀信心地去战斗,去夺取全国的胜利。这种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永远值得纪念的。

(作者秦进忠,原名不流,曾任潞城县五区区委书记。年南下福建。离休前,任福建省公安厅行政处长。)

------------------广告推广------------------

诚邀路青的朋友们投稿

“潞城人碰向路青银”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说明书患者要多了解
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tw/44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