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780多年武安市禅果寺

禅果寺位于河北武安市西部活水乡寺沟村的定晋岩下,距武安城35公里。始建于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年),致今已有多年历史。定晋岩禅果寺初建时规模较小,直到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年)才大兴土木,后经多次扩建、重建,寺院规模逐渐扩大。禅院所处,山势险峻,当时松柏青翠森蔚,梵王宫殿壮丽,高僧出没,游人不绝,其胜景有碑刻记之。禅果寺的盛况一直延续到清末,到抗战前夕,寺内尚有僧人20多名,年始散,寺随之被毁。现仅存石碑碣19通,具有研究价值的有:五代后唐天成年间的重修定晋岩禅院千佛邑碑,俗称“透影碑”;明代张镜心草书碑二通,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还有石佛五尊,其中有三世佛,三头六臂佛等。此岩中部有一座明代嘉靖五年建造的三级四角方形石塔,每级中空,内外有浅雕,高达14米。定晋岩下有一座小桥,名曰“乌龙桥”,为明代建筑。山下还有明代灵骨塔林,是古时埋葬和尚的陵墓。定晋岩禅果寺遗迹,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北齐文化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开辟的京娘湖风景区的十八景之一,值得一观。定晋岩位于城区西北40余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中。禅果寺建于定晋岩长岩之下,始建于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年),当年,高僧出没,游人不绝,一直延续到清末,僧散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所以,有人称之为“武安圆明园”。

据调查和碑文记载不仅曾建有大佛殿、地藏殿、菩萨殿,禅棚等64楹。现存三佛殿、二十四诸仙殿、三头六臂佛、龙池佛、明代乌龙桥、塔林等建筑和遗址,又有“稠树开怀生子”、“虎母养祖师”、“龙池涌碑”、“龙潭虎穴”、“鸳鸯浴”等历史传说故事,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堪称双绝。虽寺庙被毁,但留存的文物造型之优美,雕刻之精良,在冀南少见,属艺术珍品。它对于研究我国佛教的兴衰发展和雕刻艺术、建筑艺术都具有重要价值。另外,明清以来一些吟咏定晋岩的诗词中亦有人将定晋岩称之为定静岩,其“定静”二字亦表达佛教的语意。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tw/10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