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药铺老号与发展脉络

一进祁州(安国)药王庙大门,右侧便是大清同治四年武安药帮成立的高大纪念碑。我们可以把《河南彰德府武安县合帮新立碑记》中出现的商号视为老号。在这“立帮碑”中共出现武安三百多家商号。这些商号的出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若从明末清初算起,到同治四年,药材生意至少经历了两百年的历史积淀。如今这家商号,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连基本信息——哪个村的谁人所开,都一无所知。但对个别商号和商人还是有所了解的,比如沿平村的“梁双兴”,西河下孔家的“广魁恒”、“孔德和”、“孔广能”、“孔广和”,大贺庄的“胡恒盛”、“胡恒聚”、“胡统顺”、“恒盛和”、“胡恒顺”、“恒盛永”、“永兴李”、“义兴李”、“广德永”、“广盛聚”、“东兴德”、“胡连元”。南贺庄李家的“恒聚太”,坦岭的“源和周”,龙泉武家在西安的“树德堂”,磁山的“霍恒泰”、“霍永茂”、“霍双和”、“霍霭云”,伯延徐家在安阳赫赫有名的老号“德聚成”、“德和庆”,伯延房家的“德庆和”,同会的“宋文堂”、“兴顺诚”,伯延朱家的“锦和庆”,张璨杨家的“杨春和”、“春和正”、“春和亨”,茶口的“恒隆赵”。大洺远尹家的“崇盛东”。武安药商的发展是先关内后关外,因为同治初年东北还没有大规模开发,闯关东的武安药商还没有形成气候。所以这多家老号绝大多数在关内发展,如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尤其河北分布最广,每座大城市、县城,甚或镇店,几乎都有武安人的药材生意,星罗棋布的散布在华北大地。有一些在口外、内蒙发展。还有一些已经在东北发展,从现有资料看,早期入驻东三省,并在“药帮碑”中出现的只有三家,伯延朱家的“锦和庆”在长春崛起、大洺远尹家的“崇盛东”在辽阳崛起,同会杨家的“兴顺诚”在长春兴起。虽然龙泉武家在乾隆中期开始推车贩药涉足东北,并在奉天(沈阳)开设“临泰”药铺,但在碑记中并没有出现。清嘉道年间,伯延的徐兴仁于盛京创立“和发号”生意数处,碑记中也未出现。《武安县志》记载,咸丰初年,武家的“德泰兴”在奉天已经取代“临泰”,德泰兴”字号在碑记中也没出现。像东北的“万兴常”、“积盛和”,内蒙的“德泰玉”、“春和玉”等字号乃光绪以后陆续崛起的后起之秀,所以均未出现。目前查阅资料显示,武安人最早卖药的记载在《秦皇岛医药志》:明朝末年,武安县胡老先生推车行医卖药,至昌黎县城,开设“胡恒盛”泉记中药店。比较早的记载还有,《内蒙古科技志》说从顺治到康熙初年(—)年),河北武安人郭维诚来绥远行医兼卖药。《易县志》记载,广庆恒,住西关街路南,清乾隆六年开业,店主为武安县孔家。另外武安韩家在乾隆年间来到山西碛口经商,后开设“兴盛韩”药店,再后来分为三家,其中“韩新盛”和“兴盛韩”药号名列“同治药帮碑”之中,韩家在山西碛口富甲一方。经过研究,笔者大致梳理一下发展脉络:明中后期,官营药局逐渐衰亡,有很强竞争力的民营药业迅速发展。这时期全国药材交流市场初步形成,首先在药业发达的河南禹州出现,以后有百泉、祁州、樟树、鲍店、解州等药市形成。在明代,药业已成为15个大的商业行业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武安人推车行医卖药,推上本地药材到禹州、祁州,鲍店等地销售,能卖则卖,不卖则再从药市进上一批药材到各地贩卖,长年奔波,获利较少,此为创始阶段。到乾隆中后期,我国人口大幅增加,人口由明末的6千万,猛增到3亿多,人口的快速大幅增长,带来了包括药业在内的商业大繁荣。人口的增加,对武安的家庭来说是压力,吃饭的人多了。武安人把这种压力变成动力的途径就是去外边闯荡,挣钱养家糊口。同时人口增加,对武安药商来说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市场更广阔了,就业机会更多了。在这种背景下,更激发了武安人的创业热情,他们从多年的经营中摸索出门道,有了成功的经验,并获得了第一桶金,于是武安药商纷纷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大量开设药铺成为坐商,即“药商启肆”。此为武安民间药商大发展时期。咸丰元年,我国人口增加到4.3亿,药商数量随着人口的增长而急剧增长,武安人在关内的药业获得了空前大繁荣。因城南各村多为亲戚朋友关系,所以能相互扶持,相互合作,或独资或合股,如滚雪球般逐步形成了“城南药商集团”。或开分号,或另立新号,医药兼营,药号数量急剧增加,比如张璨的“杨春和”,老号设在元氏县,称“春和堂”,后又在邢台、保定开设“春和庆”,在张家口和集宁开设“春和玉”,后来又在沈阳、哈尔滨开设分号。“春和堂”属于合股生意,年底在村中祠堂敲钟,各家以为分红,不想一句“今年又开设了不少分号,都回去吧”,粉碎了大家的分红梦。杨家的买卖从武安到东北,口外,每隔60里就有一个分号,吃住在自家店内即可,可见其规模非常之大。到同治四年,武安药商终于达到第一次发展高峰,标志性事件就是“河南彰德府武安县药商合帮”。“武安药帮”的成立,更增加了武安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武安人信心十足地开拓更加宽阔的市场。光绪以后,火车告成,交通便利,关外贸易近若门庭,大量关内人向东北移民,闯关东开始。武安人以聪明灵活的经商头脑抓住了这次机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向东三省转移,很多年轻人为了找个出路,被亲戚朋友带到关外做小伙计,吃劳金,谓之“住地方”、“拉药斗子”。导致很多关内的老号开始走下坡路,有的甚至倒闭,转让。但东北却是武安人大显身手的地方,对武安人来说,干这一行早已是轻车熟路,所以经营范围迅速铺开,药商(包括东家、掌柜、劳金等)数量成倍增长,毫不夸张地说,在东三省凡是冒烟的地方,就有武安人在卖药。《民国县志》记载:“大小营业,约千数百家,贸易人数,约二万有余。其独立经营,蔚成巨业者,所在多有。”这一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后,此行业越来越不好干,获利减少,有的勉强维持。直到东北全境解放,武安众多药铺纷纷走向公私合营之路。《城南药商探秘》之二附录:同治四年立帮碑商号首事:李久青、孔广能、梁玉堂、胡连元。会首:荣丰泰、韩新顺、泰和李、兴顺成、杨春和、六合祥、合义恒、广德永、徐永泰、双和祥、天义成、文和恒、三合义、顺发成、广和公、公义合、义盛德、广合顺、德玉沛、吉庆恒、锦和庆、苗兴盛、会祥成、三益堂、永顺安、祥盛公、胡恒盛、胡恒聚、马广义、吉祥号、胡统顺、刘正泰、同和公、广盛永、泰和正、连合顺、常统顺、万顺发、洪源泰、靳同和、义生堂、广魁恒。经理:阎照。同治四年端阳月吉日。今将各号捐助钱文开列于后:三合义钱壹拾捌千六百,霍霭云钱壹拾六千六百,合义恒钱壹拾叁千八百,荣丰泰钱壹拾三千八百,德玉沛钱壹拾三千六百,永顺安钱壹拾贰千,祥盛公钱壹拾贰千,苗兴盛钱玖千捌百,德顺恒钱捌千。双合祥、公义合、韩新顺、同和公、广和公、天德永、胡恒顺、广盛永、马广义、梁双兴、同心永、广和恒、三益堂、泰和正、广德永、杨春和、吉祥号、天益成以上十八家各捐钱七千六百。胡恒聚,钱柒千贰百。吉庆恒,钱柒千贰百。万顺发、会祥成、同和永以上三家各捐钱六千八百。顺发成、锦和庆、广合祥、广魁恒、义盛德、兴顺诚、洪源泰、统顺常、中和李、胡恒顺、德聚成、胡统顺、孔广义以上十三家各捐钱六千六百,李泰和、义生德、孔广和以上三家各捐钱六千四百,春和号钱六千二百,庆和顺、聚和远以上两家各捐钱六千。中兴成、孔德和、双和成以上三家各捐钱五千六百。刘永丰、育兴堂以上两家各捐钱五千四百。魁兴隆捐钱五千二百龙兴成钱五千,李万盛捐钱四千八百,霍永集、六合公、连合顺、长庆恒、双和杨、隆盛祥、宗义和以上七家各捐钱四千六百。杨全兴钱四千五百,苗仁和钱四千四百,靳顺成钱四千三百,德隆庆、三和堂、恒茂公、广全堂、和合同、同升立以上六家各捐钱四千,刘正泰钱七千二百,万和成钱三千九百,广裕恒、同兴发、高口会以上三家各捐钱三千六百苗长盛、孔泰和、隆盛义、三盛德、广义兴以上五家各捐钱三千五百,三合堂、荣德泰、双兴公以上三家各捐钱三千二百。永兴李钱四千,孔义盛、聚盛和、三义永、益盛公、德顺张、永福升、杜和合以上七家各捐钱三千。杨广兴、东兴德以上两家各捐钱三千八百。连双盛钱三千八百文,徐永泰钱六千六百文,顺义刘、梁双盛、韩新会、宋元兴、李永盛、广昌永、清和成,恒兴永、和兴正以上九家各捐钱贰千六百。霍恒泰、孔万兴、育亨堂、义和成、永丰德、协泰永、朱泰和以上七家捐钱三千四百。李长盛、刘天增、赵义兴、郭广盛、通泰号以上五家各捐钱三千二百。德生堂钱三千一百,泰和合、泰和裕以上二家各捐钱三千二百。协盛张、元亨泰、李义兴、万之堂、合盛隆、兴泰昌、庆和成、永盛隆、天德诚、源和周、秦茂盛、源顺公、广和成、义顺郝、三元成、合盛德、德庆和、魁兴义、兴盛永、福庆隆、新盛号、复庆堂、崇盛东、李义全以上十四家各捐钱二千。郝东升、天成公以上二家各捐钱一千八百。王源兴、泰和隆各捐钱二千,庆祥和、向松堂、德顺杨、双盛永、恒隆赵、万育堂、惠兴成、万顺和、保和堂、兴合王、杨三盛以上十一家各捐钱一千六百。封和盛、常协盛以上二家各捐钱一千七百,赵永盛、常元亨以上二家各捐钱一千五百,德合堂、广成和、彭寿堂、益兴公、霍永茂、天德堂、封义兴、万和堂、霍义泰、永泰恒、苗秀然以上十一家各捐钱一千四百。胡和兴、连玉兴、庆祥刘以上三家各捐钱二千,义泰隆捐钱一千四百,马兴盛捐钱一千三百,恒盛永、德和公、杨公盛、泰和周、魁锦元、建源盛、德盛和、李恒茂、霍复泰、济世堂、兰全盛、霍仁和、同兴永以上十三家各捐钱一千二百。王合兴、义顺张、德兴公、三义成、义顺和、韦文富、张顺兴、同心和、徐长发、永盛和、山东阳盐德馨堂、南关靳老凤、大生堂、广来号、聚盛和、万口昌、裕顺号、韩新盛、大有庆、万生堂、全盛馆、杨同兴、复盛堂、广盛聚、义和堂、庆长和、赵万兴、封永和、德和堂、泰和堂、义盛李、庆和永、王宗贵、张同义、胜盛永、李广义、兴义顺、隆泰恒、义盛昌、统盛和、德庆和、三合堂、松珠堂以上四十三家各捐钱一千大年会捐钱一千二百,王义盛捐钱九百文。杜文盛、杨元盛、德成公、再生堂、刘永盛、房王盛、德盛昌、三益和、保和堂、封裕盛、霍双和、永兴李、义兴公、杨全盛福星集以上十五家有钱八百文。杨合盛、树德堂、李长兴、广盛和、利仁堂、常和兴、恒盛和、赵兴成、赵永和、韩永和、庆合永、常盛和、双发成、刘成益、永兴成、孔兴盛、万源盛、永旺隆、春庆堂、双兴成、同和庆、德盛公、源顺和、孔盛兴、协恒升、统顺公、昌成全、秦广盛、天和德、利顺天、全寿堂、封义成、同心和、孙临盛、长发源、郝义顺、聚成亨、复庆成、德育堂、义合堂、永茂盛、同泰亨、广和堂、春和亨、刘和兴、左长盛、天兴堂、长顺兴、德顺祥、常元亨、赵永盛、元恒泰、济生堂以上五十二家各捐钱一百文。兴义顺捐钱五百文。翟双盛、王双兴、顾全兴、杨天顺、发盛恒、永盛德、李朝宗、广发王、封长发、张元泰、张泰来、房义泰、元大胜、天裕堂、元合祥、顺兴和、郝长泰、王清堂、清和成、宋文堂、万芝生、天义申、庆合堂、天义堂、李元起、张义合、杨义发、封德盛、德盛和、幺聚昌、万源盛、聚成亨、双和公、复盛成、保和堂以上三十五家各捐四百。李同安、李瑞安、高同泰以上三家各捐三百。马义全、霍同兴、义盛魁、华北堂、袁凤兴、高广义、复元张、义泰公、致和远、义成李、广庆和、保和福、源庆堂、长盛永、晋济成、孔义顺、恒发育、成和杨以上十八家各捐钱二百文,广源兴、苗广兴各捐钱三千。广昌永、兴顺成、江源成、泰和亨、庆昌和各捐钱二千。兴盛韩、仁义堂、三和孔、保三堂、义新昌、永兴和、义兴恒、李文元、和合李、巩荣兴、封义泰、统顺李、德顺昌、郭义顺、张思源、德新合、补化堂、复盛永、封源兴、永和公、崔中和、以上二十一家各捐钱二百文。顺盛公、赵仁和以上二家各捐钱一百。天顺恒、万源堂、培源堂、寿朋堂、恒聚大、三义成、复兴堂、李广兴、永太和以上各捐钱一千。李玉柱捐钱六百文复全兴捐钱四百文。武安帮捐施银钱列后:德玉沛银六两又银六两,成兴达银五两,义盛德银四两又四两,德聚成银五两又五两,德顺恒银三两又三两,德隆庆银二两又二两,德和庆银三两又三两,祥盛公银五两又四两,三盛店银五两又二两,孔广和银三两又三两,孔广义银二两又一两五钱,苗兴盛银二两又一两五钱,统顺恒银二两又二两,胡共德银二两又二两,连合顺银二两又二两,胡恒盛银二两又一两,太和李银一两又一两,马广义银一两又一两,刘正泰银一两又二两,广盛永银一两又一两,梁双兴银二两又二两,公义和银五千又五千,耿茂盛银一两,程玉堂银一两,永兴德银三两,三合成银一两,万茂店银二两,集义店银二两,义和堂银一两,积玉公银一两,新合成银一两,同盛公银一两五钱,协顺永银一两,新泰恒银一两,孔广魁银一两,苗仁和银一两,连双盛银一两,广德永银一两又二两,永丰泰银一两,孔泰和银六两,杨春和银二两,金生广银一两,泰和亨银一两,元顺和银一两,同发和银四两,永镒厚银一两,双和祥银五千,东南广和公银一两,正新和,义盛旦银一两,胡恒顺银一两,行仁义银二两,德兴公银一两,广裕成银一两,雷州广和公银一两,俊元堂银一两,广义兴银一两,清和成银一两,吉林堂银一两,源和周、永盛和银一两,泰和公银一两,永盛和银一两,同兴发银一两,靳顺成银一两,守诚然银一两,义泰公银二两,春和正银一两,增成祥银一两,彭寿堂银一两,恒茂公银一两,福兴堂银一两,彰德泰昌永银一两,庆和成银一两,祁州广隆永钱八千,崇德堂银一两。二年又共捐施钱一百千四年又共捐施钱五十千。

武安市网信办唯一指定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sh/12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