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课堂教学改革说课稿选登五十一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康二城镇招贤学校康素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设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二、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任务和过程

1、前置测评任务有两个:

任务一:识记词语。提读提写“改观、成都、依赖、寄托、幻想、洞察、联系、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出乎意料、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预设: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

任务二:理解课题“呼风唤雨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预设: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解决问题任务有5个:

任务三: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

预设:中年级课标中提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任务四: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预设: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   

任务五: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预设: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农耕社会是臬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后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任务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诗句在课文中意思是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 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任务七:。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齐读之后,自由畅想、交流,激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最后分析全文围绕哪能句写的达到回应全文。

预设:a、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b、既体现了以学定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解初步的文章的写法融入到课文当中。举事例,作比较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渗透从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3、随堂测评任务有三个:

理解加点词语意思

a、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b、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c、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预设:理解课文重点词语,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再一次突破,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二十世纪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预学任务有一个:

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   

预设: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好铺垫。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sh/112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