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里来,到哪里去ldquo钢铁武安

蹒跚起步

拂去时间的浮尘,会看到一个更为全面和真实的武安。

武安春秋属晋,战国归赵,西汉初置县,有多年的建县史。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历史序表中,还镌刻着武安磁山文化浓重的一笔。在明清商帮林立的年代,武安的先人能在山西商帮、徽州商帮、山东商帮、洞庭商帮等以省为帮的竞争中,自立为武安一帮,药材生意遍布东北,丝绸生产远至江南,其地位和势力之极可窥一斑。

解放后,武安找到了令其他县市羡慕的优势———煤铁资源。铁矿石储量5.6亿吨,是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低硫低磷,有“人参铁”之称。煤炭储量23亿吨,是全国58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年,继年的洪灾、年的蝗灾后,武安又遭遇到百年未见的特大旱灾。缘于生产自救的武安采矿业从土打土闹的生产形式蹒跚起步,并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年,国家冶金工业部把武安“群众办矿”列入国家计划,“群采群炼”规模闻名全国。年1月21日,在邯郸召开的全国冶金小矿山会议,将武安“群众办矿”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一个资源型强县由此发端。

钢城崛起

改革开放之初,在“有水快流”的思想指导下,全县群众办矿热情进一步高涨,规模进一步扩大,并迅速完成了由地面开采向地下浅层开采进而向地下深层开采的过渡。期间,武安的地方办矿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冶金工业部还一度提出“学武安,赶唐山”的口号。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依托丰富的原矿资源和冶炼人才的储备到位,武安的冶炼业开始起步并在短短十几年间形成了相当规模,成为武安的绝对当家产业。进入新世纪后,我市确立了“建设工业强市、钢铁武安”方针,通过实施“再次创业、加快调转”等一系列战略,先后实现了“铁变钢、钢变材”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一举催动了“钢铁武安”的崛起。

作为武安的第一支柱产业,年,全市钢铁企业共生产生铁万吨、粗钢万吨、钢材万吨,其中钢产量占河北省的10.8%、邯郸市的45%,实现增加值.9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8.5%、生产总值的41.5%,纳税额占全部税收的1/3。全行业及相关产业累计吸纳12万人就业。至六年间,全市钢铁企业为国家和地方上缴税金多亿元。年,武安共有5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强”,7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强”,9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强”,且清一色为钢铁企业。

一座流光溢彩的钢城,巍然屹立于有着多年冶炼历史的冀南大地上!

不懈探索

以钢铁业为代表的资源型产业的不断壮大,在带动武安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家。据不完全统计,到年底,武安人在域内外的金融存款余额约亿元。与此同时,资源枯竭、产业失调、环境压力等一系列问题开始集中显现,如何利用武安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本积累优势,成为摆在历届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

其实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武安就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探索和实践。有多个新兴产业产品先后登上过“经济舞台”:拖拉机制造、造纸、磷肥、化肥、小锯齿机、青泉啤酒、日恒空调、天鹅制药、电动自行车、宝伞西服等等。进入新世纪后,我市把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关联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传统产业有中生新,新兴产业无中生有,瑞驰重型机床、邯武棉机、宏泰热油泵、五湖专用车等一批成长型企业成为转型发展的生力军。年4月,在香港国际经贸洽谈会上,武安与美国奥钛、珠海银通新能源公司签订了合作建设新能源产业园的框架协议,并签约了首期建设的钛酸锂材料、储能系统、锂电池3个项目。年,总投资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园”,武安有史以来最大的引进项目,在全市人民热切观望和期盼中,终于部分建成投产。

回首武安的产业转型之路,是那么的跌宕起伏,那么的荡气回肠!但“一钢独大”的格局终究没有根本改变!

山重水复

不能说“一钢独大”就是问题,这也是武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特色,没有这一特色,武安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

问题是这一特色出了问题。

自年起,国家就加大了对钢铁产业的调控力度,但受市场拉动影响,全国钢铁产能不降反增,年比年多生产近7亿吨,因此钢铁产业被定义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来自政策、市场的双重挤压,让武安钢铁产业的生存发展之路愈来愈显艰辛。幸运的是,武安的钢铁企业全部为民营企业,机制相对灵活,去年还都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日子越来越紧已成为“新常态”,需要积极主动地适应。

目前,国家、省对武安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qs/129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