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社火康宿村请城隍
社火,是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项目,它集合了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多种形式。“社”,为土地之神;“火”,即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社火,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武安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地方民俗文化形态多样、保存完整,其中武安傩戏、赛戏、诚会较为著名。以土山诚会为代表的武安社火被中国傩戏学会主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学者曲六乙先生称为“东方狂欢节”。
金鸡报晓,辞旧迎新,为祝愿武安在新的一年里文化繁荣谱新篇、经济转型结硕果、百姓安康乐陶陶,新武安 北安乐乡康宿村的大型社火《请城隍》,以其规模宏大、仪式完整而成为武安社火的典型代表之一。
康宿村的社火历时3天,全村多户多人参与其中。
正月初七的一大早,村里的男女老少列队参加请神仪式,社火活动由此拉开序幕。
在每年的社火活动中,少不了要请来剧团唱上几天大戏。
工作人员在悬挂神轴。
整个仪式需要悬挂神轴72杆。
正在神棚里添油的工作人员。
每年的正月初七至初九,是康宿村全体村民最为重要的日子。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参与社火,把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活动的核心目的是祈福祈愿,祝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社火活动设立了许多仪式环节,其中初八上午的全村迎供颇为壮观,初九晚上的送城隍万民狂欢。
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破狱”。
“破狱”中的表演。
村子里的每一家都要献上供桌,这是大街上迎供的队伍。
人们抬着供桌,燃放鞭炮、锣鼓齐鸣,把供品抬进神棚。
神棚里的仪式。
全村迎供,是由各家各户抬着各色时令瓜果、各色礼品,排列成长长的队伍,在大街上行进。送城隍却是各种民间花会一起上阵,全村男女老少装扮角色,从黄昏到黎明,彻夜狂欢。
康宿村的社火《请城隍》起源于明代,世代传承至今。
晚上的祈福仪式。
傍晚,人们把对已故先人的怀念通过特定的仪式送往“蒿里山”。
正月初九晚上的送城隍仪式。
这一天的晚上,数万群众沉浸在大型社火活动的狂欢中,一直到凌晨。
迎神的人们。
点燃“蒿里山”,这是一个古老的仪式,是春秋战国祭祀文化的遗存,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编辑:英鹏 金东
武安社火往期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qs/1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