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贺进镇名字的由来
贺进(—.10),原名郝桂峦,正定县西庄屯人,在北京读书时曾参加“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后,入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学习,毕业后加入共产党,年调武安继城区任区长,年10月11日,为掩护群众撤退而牺牲,年仅28岁。
继城镇扼门道三川之口,为县西北部货物集散地。抗日战争初期为游击区,东边16里的营井炮楼日本侵略军常来骚扰。贺进到任后,立即着手发展民兵,由20多人扩大到多人。民兵原来仅有大刀、红缨枪、石雷和为数不多的手榴弹,此时配备5支手枪和30支步枪。为壮大声威,每逢一、四、七集日,民兵即进行操练或搞石雷爆破演习。年是武安连续灾荒的第二年,加之日本侵略军扫荡,很多群众连糠都吃不上。贺进及区委的领导人按照上级指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组织群众纺线换粮或到山西运粮。一年时间内,全区共换回粮食60多万斤。他还组织村与村、户与户开展互助互济活动,水利条件较好的活水、沙洺等村调出50余石(每石斤左右)粮食接济了桃园沟的15个村。同时号召群众振作精神,到深山中打野菜。当时流传有“打野菜、打野菜,能吃的树叶采回来。采回来,度灾荒,打日本,保家乡”的歌谣。群众熬过了灾荒年,随处可以听到“要不是来了共产党,还不定饿死多少人哩”的议论。年6月2日,几名日伪军在该区寺庄村被缴了械。次日中午,百余名日伪军向继城扑来,企图报复。激战4个多小时,将日伪军赶至三里桥,双方展开肉搏战,日伪军败逃。从此,继城民兵威名大振,日伪军轻易不敢入继城区界,继城成为抗日根据地。
年春,根据地麦苗长势喜人。不料3月里,百年未遇的蝗群由东部蔓延而来,遮天蔽日,麦苗受到严重威胁。贺进立即组织群众灭蝗。当时,群众有迷信思想,不敢打。东高壁村地主白玉池的土地多,村上让他摊钱出人灭蝗,他说:“这是神虫,我不去打,也不派人去打,叫我出钱唱台戏敬敬‘蝗爷’还是可以的,你们这样会越打越多。”一听此言,本来就信心不足的部分群众不打了。贺进闻讯后,立即召开区干部紧急会议决定:召开全区群众大会,抓白玉池这个典型,展开说理斗争,并罚其在3天内拿出小米20石供灭蝗群众食用。蝗虫当然是越打越少,群众劲头越来越大。经过30多天的日夜战斗,蝗虫被扑灭,麦子获得了好收成。相邻的日本侵略军占领区烧香、敬神、唱大戏,结果麦子被吃光。对比之下,群众更相信共产党,更佩服贺进了。
贺进在任期间,将继城小学改成抗日高小,并亲任校长,培养的百余名学生大都成为革命的骨干。他还手把手地教区委书记武何栓学识字,帮沿街讨饭的孤儿郭张拴上了学,帮童养媳王果的当了妇救会主任。区政府组成了开荒队,贺进常往地里担大粪。群众说:“国民党区长骑马坐轿,共产党区长同咱一样担大粪。”
贺进镇
年10月10日傍晚,贺进与副区长(原民政助理员)赵湘去东梁庄帮助秋收种麦,因汉奸告密,次日凌晨日伪军分三路袭来,两人为掩护群众撤退而牺牲于邓家庄。11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对贺进、赵湘通令表彰。为纪念烈士,在两烈士殉难处立了碑,将邓家庄改为贺赵庄、继城改为贺进,并在继城修起贺进祠堂。
来源:方志邯郸
如果您身边有新鲜趣闻乐事请积极投稿给我们:wawxbgs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ny/1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