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失败,为何死后谥文,享文臣

生当封武安,死当谥文正。武人渴望得封武安称号,文人希望死后谥号文正。

在古代的文臣眼中,谥号文正乃是文人最高的荣誉,非功绩彪炳千秋,道德文章俱佳之才,不可担当。

历史上能够得到文正谥号的,无不是留名青史的人物,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范文正公,而一时宰辅,功业俱佳的张居正,最后的谥号也只是文忠,虽然亦是美谥,但是比起文正,终究美中不足。

唐朝之时,“文正”还叫做“文贞”,为了避讳宋仁宗赵祯而从“文贞”改为“文正”。

而“文正”之上,原本还有一个谥号,单谥一个“文”字,在司马光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之前,“文”才是最高谥号。

历史上只有两个人得到此谥号,王安石王文公便是其中之一。

王安石和宋神宗君臣主导的变法,为了一除宋朝三冗的积弊,大刀阔斧,可是最后王安石黯然辞官,司马光上台后,便将王安石的政令尽数废除。

王安石不得不亲眼见到自己一生的功业云散烟消,其中的忧愤之情可想而知。

那么,王安石已经是落魄至此的局面,死后还可以谥号“文”呢?

一来,虽然神宗迫于压力,不再坚持变法,但是变法之心却未曾改变,他深知如今宋朝积弊已深,所以后来的宋哲宗一朝亲政,依旧坚持变法的理念,旷日持久的元丰党人,元祐党人之间的党争就此展开。

此外,王安石离世后,过了几年才得以配享神宗庙。

当时的宰相乃是章惇,铁杆的变法派,君臣都是支持变法的一方,对于变法的领头人王安石,自然要给予最高的美谥。

事实上,王安石的确配得上这个谥号,变法虽然失败,但是王安石没有落得商君一般车裂的下场,就是因为其立身极正,即便是他的敌人,也找不出可以攻讦的地方,私德无亏。

古人所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王安石的确乃是栋梁之才。

北宋末年的时候三冗,即冗官冗费冗兵,已经极大地成为宋朝财政的负担不说,文恬武嬉的局面,除了西军还算是可战之兵,收拢流民而成的厢军、禁军,除了人数众多,全无用处,如果不是对面的辽国比宋朝衰败得还要严重,早就是风雨飘摇之局。

实际上,王安石离世后不久,四十年左右的时间,宋朝就迎来了靖康之耻,金兵的铁骑一路南下,驰来北马多娇气,歌到南风尽死声。

北宋历代皇帝的陵墓被盗掘,永泰陵宋哲宗的尸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三京淮北宣谕使方庭硕见后沉痛地写下“永昌陵以下皆惊犯,泰陵至暴露,庭硕解衣覆之。”之句。一个王朝,历代皇帝的陵墓被人所盗掘,无疑是奇耻大辱。

王安石变法如果成功,何至于有靖康之耻。

你如何评价王安石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ly/16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