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武安历史上两位尚书是谁

白癜风治好需要多少钱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522/6273005.html

邯郸武安历史上两位尚书是谁

在赵都邯郸,在邯郸武安,出过两个尚书。尚书,约相当于今日部长。能贵为尚书,可是了不起。那么,这两个人是谁呢?分别又在什么朝代?

北京天坛

第一个是胡砺。胡砺是武安阳邑镇丛井村人,生于年,逝于年。胡砺从小好学,博闻强记。后来由金兵掳掠到北京,胡砺逃出,逃到北京香山寺,与杂役人员相处在一起。适逢金朝大臣韩昉到香山寺进香,见到了胡砺。韩昉大吃一惊,想不到如此英气人物竟泯然于众人间。为试验胡砺是否有真才实学,韩昉以赋诗要求胡砺答对,以诗观其才学,观其志向。胡砺不假思索,提笔而就,诗词清丽,寓意远大。韩昉大喜,知是可造之材,便领回家中,和他的儿子一同读书。由此,胡砺学业大为长进。公元年,是金朝科举之年,胡砺参加科考,一举夺魁,成为头名状元,轰动京都。先授官右拾遗,再授官翰林院修撰,再任定州观察推官,再迁礼部郎中,又升待讲学士,同时掌制诰与修国史。胡砺深受金朝海陵王器重,升刑部尚书,成为朝廷二品大员,六卿之一。后扈存跟随海陵王到汴梁即今开封,不幸逝于汴梁城。胡砺为贫民子弟,生于乱世,而能自强不息,终成当朝尚书。其善于书法,字体世称“元化格,”为世人推崇。

金代刑部尚书胡砺

第二个是郭资。武安西土山乡西马庄村人,生于年,逝于年。郭资自幼好学,聪慧而志向远大。少年即考为秀才,十九岁考入南京太学即国子监读书学习。洪武十八年即年,参加大明开国后第二次科举考试,喜中金榜,为三甲第十名进士。后明洪武皇帝从进士中选考庶吉士,郭资以书法俊逸、才华出众、相貌堂堂而入选,进入翰林院,为户科庶吉士,乃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庶吉士,应为户科庶吉士第一人。翰林院观政学习三年后,授户部主事,再升都察院左签都御史。由户部尚书郁新向洪武皇帝朱元璋推荐,先后历任北平布政使司参议、参政、布政使。燕王朱棣靖难成功后,登基,是为永乐皇帝,晋郭资为户部尚书。永乐帝欲迁都北京,改郭资为北京行部尚书,连任十八年。永乐帝迁都北京,又任郭资为户部尚书。洪熙帝时,年逾花甲郭资致仕即退休,回老家武安西马庄颐养天年。宣德皇帝登基,召其老师郭资于退休中,以太子太师身份复掌户部,直至年冬逝于北京户部任上。郭资三掌户部,计十二载;任北京行部尚书,十八年。

明朝户部尚书郭资

胡砺和郭资,武安老乡,皆生于贫民家庭,皆好学不辍,志同远大;皆参加了本朝科举,金榜题名。在人生仕途中,本人努力勤奋踏实外,皆遇人生贵人。胡砺遇韩昉,郭资遇郁新。在人生仕途路上,奋斗是主要的,但遇人生贵人,亦是荣幸的。机遇与贵人,乃人生,似尤人生仕途之贵重。胡砺、郭资,邯郸武安历史上两位尚书,一任金代刑部尚书,一任明朝户部尚书和北京行部尚书。以贫民子弟,金榜题名,再登朝堂为六卿之一,至今为武安励志之人物。年11月12日写成(原创)于小雅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ly/15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