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基础知识
[如您想阅读更多好文章,参与猜谜互动, 它的谜底范围比较窄,除了少量字谜以外,绝大多数都是事和物、如动物、植、用物、人体器官、自然现象、人类行为等。 它的谜面往往是山歌体的民谣,以四句形式出现较多,讲究押韵而有节奏,读之可以琅琅上口,而且形象生动,便于口头传诵。 由于民间谜语通俗易懂,故大多数都适宜少年儿童猜射。因此,有时也把民间谜语称作儿童谜语。
谜语的结构
v谜语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相组成.即:谜面、谜目、谜底.这三部分缺一不可。举个例子:叶公真象(动物)恐龙。叶公真象是谜面;动物是谜目;恐龙是谜底。
v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是谜语的主要部分,是出谜时说出或写出的以隐语形式表达、描述谜底的形象、性质、功能等特征,供人们猜射时的说明文字,也可以说是谜语提出问题的部分.谜面通常由精炼而富于形象的诗歌、短谣、等韵文或短语、词、字组成.谜面文字要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v谜目,是给谜底限定范围,就是说,让猜谜者猜什么东西,往那方面猜,不要漫无边际去海猜.如“猜一字”就是猜一个字,不能多于一个字,也不能是别的东西.即便猜出别的东西也能扣合谜面,仍算没有猜中.如口(猜几何名词一),谜底是圆周,意思是圆字的周边.它还可以猜点心,意思是点的中心,但它不符合谜目的要求.反过来,如果设定谜目是(猜一食品名),谜底就只能是点心.口还可以(猜时间用语二)下周、周末;(猜一地理名词)国境线等.
v谜底,是要人们猜射的事物本身,即谜面所提问题的答案。谜底既要符合谜面的内在含意,又必须符合谜目所限定的范围。使人一见谜底就有“恍然大悟”之感。谜底的范围很广,它包罗万象,如字、词、句、人名、地名、国名、动物、植物、衣食住行、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观世界,可以说没有不可入谜的东西。
v综上所说,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没有面,没有依据,射手无从猜起,没有目,不知猜什么,往那方面猜,没有底,也就不是谜了。
灯谜的常规
v第一方面,谜面要成文。谜面除一个字外(一个字也叫独脚虎,一个字本身就可以表达一个意思),两个字以上的一般都要成文,即:能直接或间接表达一个意思。否则,就好象互不相干的一堆原材料放在一起,使人不知道要干什么,无从猜起。如“提前来到杨树下”,猜字一,谜底“扬”。若用“提前到杨后”也可组成“扬”,但让人不知道谜面说的什么意思。
v第二方面,谜底和谜面防止相撞。即谜底上的字不能在谜面上出现。否则,用灯谜术语讲就叫“撞底”、“露面”、“露春”或叫“面底相犯”。这是灯谜大忌。有很多初学者猜谜时不知这一常规,出现很多尴尬。如郭达、蔡明、李文启演的小品,李文启让郭达给蔡明出个谜猜猜,郭达说:菜地里边点电灯,照得蔬菜特别明。猜人名一,谜底是蔡明。这就是严重的底面相撞。
v第三方面,如果一条谜的谜目要求猜两个以上的词,谜底就要成文。如:以“出师未捷身先死”为谜面猜三部电影名,谜底是长征、没完没了、英雄。谜底既成句,又符合谜面含义,又符合罗辑推理。又如:“儿童画”(猜刊物名三)谜底是:《小朋友》、《美术》、《作品》。
v第四方面,谨防倒吊。就是谜面的词意和谜底的词意必须是小扣大,而不能大扣小。否则,就会出现概念颠倒、逻辑混乱,谜面扣不住谜底。如山是个大概念,具体的象太行山、王屋山、泰山、华山、昆仑山等都是小概念,谜面出现一个太行、昆仑,猜时扣山完全可以,如果用山字去扣太行或昆仑那是绝对不行的。如:“冀南之水到太行”(猜武安村名一)谜底是洪山。如用山的大概念扣小概念就无法猜了。象:“山中太平”,(猜地名一)泰安,武安,这个山是泰山还是武当山就无法弄清了。
灯谜谜格
v谜格,就是在制作和猜射某些灯谜时必须遵循的谜底变化格式,也称谜律。谜格只有少数迷条上才见得到。这是因为在制迷过程中,常会遇到底面扣合有某些不足之处,存之欠佳,弃之可惜,于是,采取补救办法,对迷底词句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使面和底更巧妙,更严谨的扣合起来。
v谜格的创立,通常认为是明末清初扬州马苍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首创的十八个谜格,即所谓的“广陵十八格”。
v晚清至解放前,谜格十分风行,数量大增,韩振轩的《增广隐格释略》,罗列谜格竞达格。解放后,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基础上,谜格得到去芜存精的筛选,现在常用的也就十几种。下面简单介绍几种。
v秋千格:格名根据“汉武帝祈秋千之寿,后庭多做秋千之戏”的典故演化而来。迷底限定为两个字的词,反顺序读。如:谜面“今天”,(猜国名一)秋千格谜底是“日本”,解做“本日”。又如:“玉”(猜国名一)谜底是“中国”。解作“国中。”
v卷帘格:格名因诗有“倒卷珠帘挂玉钩”,取倒卷珠帘形状而定名。谜底必须不少于三个字,格法与秋千格相同,也是反顺序读。如:谜面“岛”(猜世界海名一)谜底是“地中海”,解做“海中地”。又如:“人造美女非佳品”(卷帘格、四字常言)谜底是“好不容易”,解作“易容不好。”
v双钩格:谜底限于四个字,读时后面两字与前面两字调换位置。如“留有余地”。(猜一成语)谜底是取之不尽,解作不尽取之。
v白头格(又称皓首格、素冠格、戴雪格、雪帽格、望月格、寿星格)谜底不少于两个字,第一个字作谐音来解。如:“百废具兴”(白头格、猜地名一)福建,解作“复建”。
v骊珠格(又称探骊格),格名取“探骊龙颔下之珠”意。一般灯谜除谜面外,需标明谜底的类别即谜目,否则猜射无从下手。但有时谜面上只注“骊珠”或“探骊”格名,不标谜目。此格要求将谜目和谜底熔为一体,共同扣谜。如:“女扮男装登舞台”探骊,谜底为“演员`丁是娥”。这里的演员是探出的目,丁是娥是底。
灯谜猜法
v会意法:是从文字或事物所含的意思去会意,把谜底的含意用另外的文字表达出来。如:唐诗“将军金甲夜不脱”,化作另一种意思便是“枕戈待旦”。这“枕戈待旦”便可作谜面,(猜七唐一句),谜底就是“将军金甲夜不脱”。例:“人面不知何处去”(猜二字口语一)谜底是“丢脸”。
v象形法:就是抓住某个字的形状,把它与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化为形象性的谜面。如:电影“丫丫”上映后,各地灯谜爱好者都不约而同地以此片名为底制谜。①“人人都翻了身”。②“个个都是翻身人”。等都是运用了象形法。另外像“雁阵”扣“人”,“小窗”扣“口”等也是运用此类方法。
v离合法:就是把某个字分离开,然后在分离的字面上展开联想,再用适当的词语把分离的字组合起来,从而得出谜面。如:“树”字,可以分解成“木、又、寸”、“权、寸”、“木、对”、“又、村”。把这些字或字根巧妙联结,便可成面。例:“又进村来”“十八对”“十分有权”等可以构成很多面扣出“树”字。
v别解法:即不按某个字的原意去解,而是将字义看作另一种意思,从而得出。如:“凭君传语报平安(俗语)言而无信”,其中的“信”原意是“信赖”的“信”,将它别解为“信件”的“信”,这样便可从别解后的“言而无信”四字中引伸出谜面为只是传语,没有“信”。
v半面法:撷取汉字结构的上下、左右半边相扣的方法。如:“半组字谜”(猜字一)谜底是“谊”;“半价出售”(猜字一)“催”。
v方位法:运用汉字的结构上下、左右、高低、里外、先后、东南西北等方位的猜谜方法。如“黄盖红边白身蓝底”(猜字一)蕴。
v增补法:运用增补文字、偏旁部首笔划结构而成谜的方法。如:想发财,要聚才(猜字一)贝,“千里草原引水来”(猜古画家一)董源。
v减损法:运用减损文字、偏旁部首笔划结构而成谜的方法。如:“仗”(打一成语)谜底是“一落千丈”。又如:“他去也,怎把心儿放”(猜字一)作。
v排除法:就是排除猜到的谜底,明确指出应猜别的谜底。如“一木口中栽,非杏也非呆,如若猜果字,不是好秀才”(猜字一)束。
v抵消法:将面或底中某些字、词自行抵消后,剩下部分相扣的方法。面与底均可以抵消。如:“凤凰台上凤凰游”(猜数学名词一)谜底是“相似三角形”。“厶”很像个三角形;又如:“婴儿学步”(猜泊号三)谜底是行者、小遮栏、没遮栏。
v问答法:利用问答方式别解成谜的方法。如:“怎么开口?”(猜沙家浜唱词一句)谜底应是“全凭嘴一张”。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成语)谜底就应是“对答如流”。
v运典法:运用文史、戏曲、传说中的典故作为谜面成谜的方法。如:“孟母三迁”(打医学名词一)“转移因子”;(为了孟轲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又如:“青梅煮酒论英雄”(猜少数民族一)“维吾尔”。(曹操宴请刘备,席间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唯同维,尔作你解)。
v夹击法:在三个相同类型的词中,以两边夹击中间,或以中间反击两边而使底面相扣的方法。如:“人地生疏”,(猜篆刻家一)“单晓天”(天地人三才为一特定词组),又如:“怒火中烧”(打成语一)谜底是“不着边际”。
v替代法:又称假借法。就是利用替代词写出谜面。通过姓与名,生肖与地支,五行与五方、地名的古与今互为替代而成谜的方法。如:“袭人之子”(打一食物)“花生”。红楼梦中的花袭人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用袭人扣“花”,“之子”就是她“生”的儿子,连起来就是“花生”。又如:“诗圣诗仙埋名隐姓”(打一字)“楮”。大家知道,诗圣是杜甫,诗仙是李白,诗圣埋名只留姓,杜。诗仙隐姓只留名,白。两个一结合正好是个“楮”字。再如:米老鼠(字)籽。以生肖“子”代“老鼠”。
v换算法:运用等同数量的交换或运算而扣合的方法。如:“十二元”,(猜扑克游戏一),“打百分”。这里十二扣打,元扣百分。
v猜射方法还有很多,如反扣法、暗示法、分扣法、归纳法、顿读法、漏字法、承启法、重合法、双解法、包含法、倒影法、转侧法、谐声法、加注法、破格法等等很多,大家在今后的猜谜活动中会慢慢接触到的。
以上说的这些猜谜小窍门,只有在经常猜射中才能渐渐领会。多猜才是不变的法门。
结束语
灯谜是一项益智游戏,灯谜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能够认识他,喜欢他,运用他,我想也会得益于他。
最后,出两条谜给大家猜,谁猜对了,奖我们闲园谜社成员出的《闲园商灯》一册。
v第一则:燕窝(体育场馆一)。第二则: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奥运用语一)
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指正。谢谢大家,再见。
年5月15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jji/1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