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徵文苑曹家河的故事

曹家河的故事

高杨斌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工程管理局干部

对于生活在渭北大地上的每一个人来说,在河流的记忆里,最熟悉地莫过于黄河、渭河、洛河。她们都以其特有的颜色诠释着伟大的黄土文化,展示着八百里秦川的豪迈,倾诉着关中汉子奋斗不息的呐喊。同时,也有一群这样的河流,她非常的渺小,十分的普通,甚至在地图上也留不下她丝毫的痕迹。但是,她一样地伟大,一样地养育了万千儿女,一样的凝聚了历史的厚重。我的家乡就有这样一条河——曹家河。

她,像一个蓝宝石一样千百年来始终镶嵌在大浴河的最上游,玲珑剔透、清澈安详。她之所以这样清澈、这样安详,是因为四周有青山为伴,有万壑来朝,容不得一丝轻风来袭,偶有几只轻盈的小鸟才敢于划破那沉静的水面。她很静,静的庄严,静的肃穆,似乎有千言万语深深地压在了心底。她,默默地流淌着,由渭北高原向南蜿蜒百里流入了洛河,注入了渭河,汇入了黄河。

巍巍梁山是她的屏障,连绵武帝山是她的东临。武帝山是座名山,她从这里经合阳入韩城接山西直指太行山脉,演义了一幕幕历史的风云。当年,汉武帝在这里驻军,北击匈奴,直逼大漠的雄风是何等的壮观!沿河道往上走约两公里处,有一硕大而完整的巨石,懒懒的躺在河道中央。它的四周非常空旷,路过的行人都很诧异,不禁要问它从哪里而来?当地人会神秘的告诉你,那是当年汉武帝要在山上修行宫,一头驴驮着石头累死在这里留下的,不信你看石头下边的洞,不就是个驴的形状吗?传说归传说,不过汉武帝晚年大兴土木,民怨确实颇多。

历史在这里风云际会,河西山上魏长城的遗址至今犹存,秦将白起的将军庙依然矗立,旁边还有个清末回民起义失败的标识“回回墓”。可见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可直上陕北通大漠,南可挥兵直下取中原。秦朝大将白起被封为武安侯,山下便有个行政村叫武安,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庙会,远近村民便不约而同赶赴这里烧香拜神,默默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据山周围群众讲,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他们逢年过节都要端上祭品,徒步上山,到将军庙前祭拜。

近代抗日战争的爆发,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沉寂了数千年的曹家河开始了喧嚣。日本侵华,迫使大批南方难民纷纷逃往大后方。这里,靠山有水,土壤肥沃,安全宁静,自然吸引了较多难民。曹家河旁有个村叫毛老鼠沟,据说村里有九省人,这个峁一户人,那个梁两户人,三里不同音,四时不想争,大家守着这方水,开荒种地,彼此渐渐沟通,慢慢认识,互通婚姻,养育了一代代后生。

国内革命战争的打响,这里成为通往延安、洛川等红色政权的便捷之道。当时国民党的军队就驻扎在将军庙,而为了与之对抗,我们的八路军、游击队、武工队则长期潜伏在毛老鼠沟,与之周旋,战斗到底。人们不会忘记,澄城游击队(武工队)的创始人刘树合就是在这里被叛徒所杀害。当地老百姓至今还能熟记一首讽刺国民党的歌谣:“将军庙,高山哨,白日黄狼满山跑,黑夜野猪到处叫。莫要跑,莫要叫,红军一来你就活不了!”为了民族的和平,为了大众的自由,无数英雄和志士仁人在这里相继殒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山岩和土地。同时,由于这里特殊的丹霞地貌,大多数岩壁都是红褐色的,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增添几多忧愁。

共和国成立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党中央号召全国大修水利,于是这里空前沸腾起来。年底,当地公社就动员全社群众来这里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水库谓之曰:红石崖水库。回想一下当时的场景,人山人海,牲畜连成队,呐喊震天响,炮声轰隆隆。几年后,就在这个浩大的工程即将竣工时,文革结束了,工程停止了,遗憾留下了。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单就说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全社人民与天斗,与地斗而产生的情感,发生的融合,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时间真快,30年后当地政府再次拿起了接力棒,对水库进行了加固除险,将那沉寂了多年的河水引上了高塬,送进了千家万户的田间地头。加之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曹家河周围的山更绿了,林更密了,水源更有保障了,塬上的苹果更红更大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更殷实了,到处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与伟大。

逝者如斯夫!曹家河的水始终在奔流不息,始终在见证着人类的奋斗和智慧。正所谓:一条河滋养了一座山,一座山养育了一方人,一方人改造了一条河。

水因人而美丽,人因水而多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jji/10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