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生深入石洞乡农户家中察看水毁房屋情况
8月31日上午,市长魏雪生深入石洞乡农户家中察看水毁房屋情况,并调研指导红色文化旧址、磁山文化遗址保护和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市领导祁有山、郭全生和财政、文体部门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同志陪同。
在石洞乡赵庄村,魏雪生到赵国强、靳增的、靳海为三户群众家中,逐户察看了房屋倒塌、损毁情况,详细询问群众损毁房屋修复重建、家庭成员和基本生活保障等有关情况,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心、提振精神、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叮嘱当地乡镇、街村同志既要全力帮助受灾群众克服眼前困难、早日搞好受损房屋修复重建,又要统筹做好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公共设施修复工作,确保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石洞乡境内集聚了多处红色文化旧址,革命战争年代,《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等中央新闻单位曾驻扎战斗在这里。这些红色文化旧址保护得如何、有没有受灾,魏雪生一直牵挂在心。在河西村,魏雪生先后到《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旧址、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负责人办公旧址、《人民日报》社负责人办公旧址,逐院落、逐房屋仔细察看。一座座古院落、一间间青瓦房,见证了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承载着历久弥新的红色记忆。展览室墙上的中央位置,悬挂着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号,从年5月15日创刊到年6月14日终刊,期中在武安印刷出版期,在传递党的声音、团结人民群众、鼓呼革命事业等方面,作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年5月中共中央华北局成立后,将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和《晋察冀日报》合并为华北局机关报,名称仍用《人民日报》,后经中共中央研究决定,于年8月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在什里店村,魏雪生到柯鲁克夫妇旧居、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交际处旧址实地查看受灾情况。年11月,国际友人、记者柯鲁克夫妇来到什里店村,穿粗布、住土炕、吃粗粮、干农活,亲身参与、深入调研、系统研究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几十年的深厚情谊。在什里店村期间,柯鲁克夫妇先后完成三本著作,其中《什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阳邑公社的第一年》在西方国家出版发行,《什里店》一书年10月再版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还专门向柯鲁克亲笔致信。
调研察看过程中,魏雪生指出,我市具有丰富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很多红色文化旧址,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必须全面做好挖掘、抢救、修复和保护工作,以此为载体和阵地,让人们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魏雪生要求,要抓好红色文化旧址“点”的保护,文体、财政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完善修缮维护方案,对每一个红色文化旧址都要拿出针对性办法,本着修旧如旧原则,结合受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高标谋划,全力搞好修缮工作;要补齐红色文化旧址游览“线”的短板,针对突出的交通不便问题,要以太行山高速修建为契机,提前着手、长远着眼,加快谋划建设连接线、通村路等道路交通设施;要做好红色文化旧址“面”的开发,要充分发挥冶陶村、什里店村、河西村、赵庄等红色旧址集中、地理位置相近的特点和优势,着手制定“一揽子”保护开发计划,探索构建晋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体系,全力以赴把武安的红色文化旧址保护好、开发好、传承好。
离开石洞乡,魏雪生专程到磁山镇,深入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实地察看受灾情况。磁山文化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认定为世界上粟的最早种植地、家禽的最早养殖地、核桃的最早栽培地,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研究空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魏雪生叮嘱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结合受灾情况,从场馆顶棚、防水等薄弱环节入手,科学制定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系统维护整修,全力做好场馆修缮和遗址保护工作,同时通过深度挖掘整理、多种渠道宣传,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走进磁山文化,真正把先民遗产、深厚文明发扬光大。
市第六中学在“7·19”特大暴雨洪灾中受灾严重,魏雪生之前多次来实地察看,值此新学期开学之际,他再次来到学校察看灾后重建情况。从灾后发生到现在,从围墙、到食堂、再到后厨操作间,魏雪生一路走、一路看,几次来“一次一个样”:倒塌损坏的几百米外墙已完成修复;餐厅地上30公分厚的淤泥已清理干净,餐桌也全部换新,完全没有了受灾的痕迹;后厨操作间锅具灶具、消毒设施焕然一新,食材新鲜、储备丰富,当晚报到开学的学生就能在这里正常就餐。魏雪生充分肯定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工作,他指出,孩子上学是大事、再苦不能苦学生,教育部门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自我加压,对部分校舍需重建的11所学校、对迁址重建的新庄学校,要倒排工期、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完成完好,确保孩子上学不受影响。
白癜风得治疗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bk/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