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武安商帮文化的精神苦旅

书写武安商帮文化的“精神苦旅”

——略评安秋生《药鬼子纪事》

商业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安商业自古繁华,明清及民国时期,尤以县外商业称著全国,以药商为主的武安商帮曾垄断东北三省,在黑土地上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市镇,都留下自己创业的足迹。这不仅仅是一种商业上的创业史,一种文化的融通交流史,更是人类的精神抗争史,这些历史文化一旦流失,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不仅令后人追随、景仰、崇拜,也值得我们去探索、发现、研究、挖掘。

“时间毕竟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茫茫人海中,当年的药商在哪里?我能够如愿吗?我心中抱有相当大的疑虑”。在“疑虑”中的安秋生,触摸着那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每一条古道、每一块古碑、每一座老宅、每一个旧商铺、每一条旧街巷……找寻着都武安商帮的活动遗迹,安秋生像冯骥才举己之力自卖画作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一样,他保持着文化人责任担当,追寻着先人的足迹,行程几万公里,遍访东北三省和武安的乡村,一村一街的寻觅着,一字一句的记录着,当年药商的伙计、学徒、家眷、后人,今天的研究的学者、知情的老人等,他都一一走访,去倾听往昔的倾诉,去倾听历史的回声。这部《药鬼子纪事》的成书,使独具特色的武安商帮文化不至于断了香火,这种的文化的自觉让人感动,也重新唤起了我们的文化自尊。安秋生认为,我们有责任把这些遗产挖掘出来,原汁原味保护好。

《药鬼子纪事》原汁原味记述了的武安商帮历史故事:“一辆铁轮马车奔驰在武安通往邯郸的土路上,颠颠簸簸,扬起一路烟尘”这就是武安商人在“闯关东”的背影,“而他们的先辈,最早闯关东的人们,还没有这样轻松,他们只是靠两只脚板,一步步走完这漫漫长路的……”简单的行装、不多的盘缠和里面满载着希望和乡愁,从起初的迁徙的大雁,到后来的塞外雪国的“遍地麻雀”,徐和发、德泰兴、德庆增、锦和庆、积盛和……透过这些名目繁多的老字号,仿佛让我们看见了药商东家风采、掌柜的威仪、学徒的辛酸以及药商男男女女悲欢离合,就像一条不断延伸的链条、又像一棵开枝散叶的大树,其中所蕴涵的原生态的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特征,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商人群体经济行为的精彩表现。武安商帮文化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以智慧和技能形态存在为特征,世代相传,绵延不断,不仅是我国优秀商业文化的集中体现,而且在长期的商业活动实践中,武安商帮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勇敢地步出家门,在数百年来在药品贸易舞台上,以“敢为人先,纵横天下的宏大气魄;善于学习和创造先进经验,科学管理的严谨态度;以德聚财的职业精神;持之以恒,做专做精做大做强的敬业精神”,逐步扩大着自己的经营领域和活动范围,雄视着东北三省,走出一条辉煌的药商之路。他们的商业文化思想,至今依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没有因为商业流行文化的沙尘暴一样的弥漫而退缩。武安商帮因为近百年来遭受几次战火的劫难,使不少关于武安商帮历史文化正在悄然流失甚至荡然无存。

令人伤心的是,严酷的地域自然环境、纷乱的社会形势,为了生存的庄稼人只有走出去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致使许多武安药商“最后客死在关外,连遗体也没能还乡,成为全家人心头永远的痛”几经沉浮、几经淘洗,又几经磨砺、嬗变,顽强地在山头林立的东北大地上树立起了武安商帮的旗帜。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的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程,武安商帮也在人们的视野里渐行渐远,又在今天一种单一化、标准化的全球性商业文化的冲击下迅速衰落了,而拥有这些文化的人也渐渐地随之消失,而他们身上的文化烙印永远难以磨灭,成为我们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区域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象征。东北人把武安药商称为“药鬼子”,这称谓跟“日本鬼子”的含义迥然不同,“药鬼子”是东北人对诚实精明武安药商称许、褒义、调侃式的俗称,也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起名文化的体现,武安药商对这个的名号有着自己文化自豪感、光荣感,更加珍爱自己的道德标准、行为操守:有造富桑梓的寻根,有救死扶伤的义举,有规矩立身的本分,有国难当头的抗争,有为国捐躯的英雄等等,这种“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成为武安商帮不变的老理。一直以来在它的生存土壤上呈现着一种较为原始的文化形态,武安商帮的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是普通百姓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但是,如果只让它存在于原本的状态而不去保护,就会渐渐消亡。

重述历史,我们需要一种虔诚的姿态,需要丰富的学养和文化的洞察力。安秋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武安药商的后人,在对先人的特殊情感的支撑下,为武安商帮文化的现状忧心如焚,为了武安商帮文化不至于像断线的风筝,随风而逝,担当了这一个性文化的记述者和承载者的特殊角色。他不是在追述什么人的发家史,不是显摆自家先人曾经的阔绰,也没有在武安商帮文化行将消失时的不知所措。他对散落在民间的武安商帮文化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等,通过多层次、多角度记述、开发着武安商帮这笔文化遗产,是对丰富武安商帮文化没落的焦虑、叹息,是在探讨着武安商帮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传统与现实、文化与经济之间建立起富有生机、富有新意的内在联系。

今天,我们再一次拨开那段尘封的记忆,来还原它的本真,需要的不是“千城一貌,千村一面”、毫无特色和品位的“钢筋水泥丛林”,需要的是有民族特色的,又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态家园。《药鬼子纪事》让我们在汹涌的商业大潮冲击下,为我们找到了具有灵活性、执著性和带动性的文化根基。作者不仅仅补充了专业研究机构的缺陷,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不同的商业文化孕育了不同的商人群体,无论多地域还是唯一地域模式都不影响文化遗产的唯一性。武安商帮虽然跟浙商、徽州、晋商发展路径相异,但其诚信理念、开拓精神是相同的,都是以诚信为本、博施济众、重德尚义、以质取胜的商道精神,体现了儒家处世准则为标志的中国商业文明的优良传统。武安商帮文化中的实行多元化投资、重视市场营销、创立与营造品牌文化的经营方略,在困境面前坚持“走出去”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业创新精神,对繁荣发展区域经济,丰富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白癜风治疗价格
白颠病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anshizx.com/wabk/119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